“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 | 中国县域经济报

东山大地,阡陌纳银,沃土藏金。仲夏6月,长白山第一县——吉林省安图县,生机盎然的产业项目和美丽的新农村穿点成线,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正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为画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串联起全县人民群众的致富希望。

六人沟村风景(刘清洋 摄)

近几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全面构筑党的领导挺进基层、政策资源汇聚基层、精兵强将派往基层、真金白银投向基层、优秀人才扎根基层的组织保障体系,各级党组织犹如坚固的堡垒,承载着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通过科学的决策、有力的指导和扎实的工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安图落地生根。

党建领航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强化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安图县通过夯实驻村干部党委战斗堡垒,更名为“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党委”并加强管理,定期召开会议压实责任。同时,健全包保联系工作制度,构筑责任体系,提升包保工作水平。此外,聚焦凝聚合力,持续发挥“中心村”党委作用,做好顶层设计,组建12个“中心村”党委辐射带动39个村党组织,并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决策程序,确保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安图县在构建组织保障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政策支持的措施。创新开展了“五彩乡村·六项行动”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施“固本强基、头雁培育、先锋引领、强村富民、美丽乡村、聚力振兴”六大行动,全面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

安图县搭建“支部连支部”载体活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农村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通过组织联动、人才联培、产业联兴、环境联创、实事联办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党的政治引领力、经济发展源动力、村级组织带富力、美丽乡村影响力和为民服务向心力,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工作人员在向游客介绍村企业产品。(李广友 摄)

党建引领厚植人才队伍发展沃土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中,人才支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图县高度重视干部选派工作,以打造一支过硬的攻坚队伍为核心。首先,通过树立正确导向,选优配强驻村干部队伍,确保选派的政治素质过硬、能力全面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目前,已实现180个行政村选派驻村干部“全覆盖”,并形成了省、州、县三级包保体系。其次,健全制度体系,通过制发管理考评办法和相关通知,加大干部管理力度,确保驻村干部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履行职责。同时,强化组织保障,定期举办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培训班,提升驻村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最后,树立鲜明导向,加大干部使用力度,将基层一线作为锻炼、发现和使用干部的主阵地,有效激励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安图县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开展乡村人才分类建档工作,截至目前,安图县已建档的乡村人才共计323人,分布于各个领域。深入实施“招才引智”工程,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207人,其中171人目前在编在岗,包括82%的全日制硕士和18%的全日制本科人才,专业背景涵盖经济学、农学、管理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安图县特别重视“返乡创业”工程,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域外游子回乡创业。截至目前,已回引返乡人员2090余人,其中1480余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4000余人。同时,吸纳入会村“两委”干部37名,实施产业项目37个,累计在村投资超过4000万元。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更有针对性地推动乡村人才工作,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之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合乡青沟子村(桑黄)产业,被全国评为"一村一品”示范乡村。(李广友 摄)

党建聚力实现政策、产业双向奔赴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安图县在强化产业带动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首先,扎实开展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和分类推进方案,确保每个村庄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因村施策,实现集体经济的高质高效发展。其次,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推动46个集体经济项目落地实施。为了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实力,推行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截至目前,已组织成立55个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取得了显著成效。

明月镇龙泉村煎饼厂项目共投资230万元,通过“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村民从事煎饼产业,10余户脱贫户在这里务工。为了推陈出新,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定期开展培训,村民在稳定增收的同时也增加了一门致富本领。

龙泉村阳光龙泉煎饼厂生产车间,村民在赶订单、保生产。(李广友 摄)

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柏金凤说,龙泉村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村党支部为主导、企业订单式销售、农户就业分红的形式,带动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立足于煎饼厂、大米农场等村内稳定的产业项目,根据村子的资源和优势,持续发展“光伏+”复合产业,试营的“光伏+水蛭”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同时,乘势领办“大米生态农场有限公司”和“冰泉木耳产品有限公司”,其中大米农场种植面积达到8公顷,木耳种植数量8万余袋,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乡亲们致富。

新合乡充分发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5个不争”优势,大力发展桑黄产业,利用有限的林木资源衍生出最大价值。作为桑黄原料的主产地,新合乡青沟子村根据自身发展定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企+农户”的模式,带动发展桑黄产业,推动形成“一区一带两提升”的发展布局。

“现在年纪虽然大了,但有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好机会,能干就得干点儿。”青沟子村60岁的村民王喜山说,自从村里发展桑黄产业后,身体还算硬朗的他便在大棚务工,每个月都能挣3000多元钱,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眼瞅着这日子越过越好,我就想着好好保重身体,多挣点钱日子就更宽敞点不是嘛。”

2019年,随着新合乡西部片区“中心村”党委的成立,青沟子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返乡创业人员张德智以副书记的身份,带领“中心村”党委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的新模式,通过区域联动、党支部联建等方式,增强了党组织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张德智的引领下,青沟子村与北茶(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共同打造了村企联建的“共同体”,并建设了“桑韵·党旗红”产业示范区。2021年,一座集销售、网红带货、旅游服务于一体的1200平方米桑黄产业园应运而生,销售服务站内设置了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域,将桑黄产业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网络销售紧密融合,形成了一站式的产、供、销服务体系。这些举措带来了可观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青沟子村因此获得了“省级精神文明先进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全国文明法治示范村”以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多项荣誉。

乡村振兴,是希望的田野,是梦想的摇篮。安图县以党建为舵,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为双翼,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共同绘制一幅更加美丽动人的乡村图景。(记者 王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