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美丽太原建设 山西省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7月31日上午,山西省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常世俊对外通报了今年以来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苗晓强 摄)

上半年,太原市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以环境空气质量“退后十”和“一泓清水入黄河”为目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美丽太原建设,省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在治气方面,坚持综合施策、重点突破,通过深化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深入推进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强化移动源和扬尘污染防治,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和联防联控,持续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在治水方面,坚持系统治理、标本兼治,通过加快“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着力补齐城乡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入河排口监管和黑臭水体整治,健全完善汛期水质管控机制,全力推动流域水质提升。

在治土方面,坚持守土尽责、源头管控,通过深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深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探索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有效防范土壤环境风险。

在环境安全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从严监管,通过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领域推进环境问题执法攻坚,持续做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夯实生态安全基础。

在现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太原市全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工程项目共52个,预估总投资约231.36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40个,开工率为76.92%,开工项目中已完工14个,完工率26.92%。累计完成投资约83.1亿元。截至6月30日,已到位资金54.77亿元。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举措与成效方面,大气环境科杨继生科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太原市坚持综合施策、重点突破,全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化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完成了太钢轧钢环节深度治理、垃圾发电厂氮氧化物治理,正在拆除东山矿1座炉窑,清徐县3家焦化企业备用干熄焦改造8月底前完成,晋煤物流“公转铁”项目10月底全部建成,城六区2家烧结类砖瓦窑企业目前已停产并于12月底前完成淘汰,6家水泥粉磨站深度治理年底前完成。采用清洁能源或国六以上排放标准车辆重点企业车辆运输达到5家。上半年重点工业企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排14.96%、12.17%和9.87%。深入推进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积极应对今年夏季高温少雨不利气象条件,扎实开展臭氧削峰攻坚行动。完成工业企业源头替代174家,防治设备维护538家,泄漏检测与修复8家。完成餐饮业油烟治理装置二轮清洗3585家。4座重点储油库和29座加油站安装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强化移动源和扬尘污染防治。在123家工业企业示范推广中重型车辆门禁系统管控,开展中重型货车路检路查、渣土车专项整治、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三大攻坚行动”。全市共监测发现并处罚超标排放车辆42辆,深入实施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评级管理和差异化分级管控措施,创建星级工地482处,发现并整改问题3699个,立案查处38起,有效打击和遏制扬尘污染违法行为。并进一步加快推进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启动成立太原市中欧碳足迹创新中心,中部城市群气候投融资储备项目已累计达186个,52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和贷款,其中授信总额422.47亿元,贷款总额177.82亿元。(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