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出发,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沿着一道道崎岖的山路,踩过一级级陡峭的台阶,便到了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玳瑁山的一片种植基地。这里有台籍科技特派员杨荣焜的12亩大棚百香果种植试验田,这也是漳浦县第一家采用大棚有机种植“钦蜜9号”百香果并在棚内挂果的基地。自2023年10月大棚试验引种后,如今已经采收了第四批百香果。
台商情怀深耕漳浦
2017年,拥有台湾成功大学企业管理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财务双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杨荣焜退休后,“跨界”来到福建漳浦创业。2019年,适逢漳浦台创园在全国率先推行台胞科技特派员制度,杨荣焜报名成为首批16名台胞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员。
“我们对这块土地有希望,有向往,有感情。”杨荣焜深情慨叹,很多年前,自己的父亲就告诫自己“中国是你的家”,正是这种割舍不断的两岸同根之情促使他跨越海峡,选择扎根漳浦,借力国家政策的东风,为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杨荣焜表示,受益于种种惠台政策,特别是漳浦县台创园的帮助,使他更有信心在祖国大陆投资。2023年,杨荣焜从台湾引进“钦蜜9号”百香果,投资400余万,在赤岭畲族乡玳瑁山培育种植。漳浦台创园对此给予了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不仅给予了种植基地85%—90%的贴息贷款以及七折的电费优惠,还帮助杨荣焜解决农业用地、引水灌溉、部门协作等问题。
大棚种植科技赋能
走进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百香果藤蔓沿着特质的支架攀爬而上,宛如绿色的瀑布,微风拂过,浓郁的果香与绿叶的清新相互交融,生机勃勃。数个工人穿梭在郁郁葱葱之间。他们或手持剪刀,细心地修剪多余的枝叶;或托起沉甸甸的果实,干脆利落地摘下放入竹筐中。
“这个双层大棚设备齐全,为百香果提供了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创造了比较稳定的培育种植环境。”杨荣焜介绍。大棚内配有吹风机、空调等恒温调控设备,可以保持棚内温度在26-27摄氏度,这是最适宜百香果生长的温度,可以进行反季节种植,经过改良后的新品种“钦蜜九号”一年可以采收4至5批,有效提高了百香果的产量。双层大棚的设计还可以预防霜冻、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的伤害,减少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百香果的甜度。
此外,在特制支架之中,还配有几个木质蜂箱,里面是杨荣焜引进的比利时工蜂,用于帮助百香果在棚内授粉。在试验中,杨荣焜还细心发现,大棚种植也有弊端,其培育出来的的“钦蜜九号”因为光照不足,长出的果皮很厚。于是他又加大投入,在大棚内又加设了补光设备,为百香果实现精准补光。
品质为先品牌打造
“我们培育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品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销量。培育出优秀的品种,然后将它推广给农民,这也是我身为科技特派员的使命与责任。”杨荣焜一再强调。为此,他坚持采用有机种植的方式培育“钦蜜9号”百香果,并将这种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贯彻到育苗、施肥、杀虫等整个种植过程。
病虫害是种植百香果时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杨荣焜并没有采用喷洒农药来解决这一问题,而是采用植物源杀虫剂来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与一般的合成化学杀虫剂相比,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天然、安全的特性,具有更低的毒性和更好的生物降解性,有效推动了农业生态、可持续、绿色发展。对于常见的果蝇,杨荣焜采用了“土办法”——粘蝇纸,他说:“有的时候,土办法往往更有效,更环保”。杨荣焜还带记者参观了大棚外放置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在巨大的发酵罐中收集着鸡、鸭等动物粪肥、秸秆、奶粉、红糖等自己调制的有机肥料进行发酵。用这些发酵好的有机肥进行施肥,不仅能为百香果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改善百香果的品质,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对环境更加友好。
正是这份用心培育出来的“钦蜜9号”百香果比一般的百香果果型更好,甜度更高,挂果率更多,品质也更好。
“研发新品种最重要的其实是耐心。”杨荣焜坦言,在研发新品种的过程中,他常常遭遇失败和难题,但他从未气馁,而是不断尝试,力求在这片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质的果实,再将培育出来的优质种子和百香果苗推广给农户,增加他们的实际经济收益。
在杨荣焜背后,还有一支由10多位台湾农学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近年来,在杨荣焜的带领下,他们还引种了香水莲雾、西瓜凤梨等各种优质水果。与此同时,他们还推广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推动漳浦当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切实增加了农户们的收入,与当地农民共同谱写两岸农业友好合作、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记者 黄长秋 通讯员 林素真 潘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