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损害群众利益、扰乱社会秩序,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毒瘤”。面对“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这一新课题,山东省肥城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从制度机制、宣传引导、问题上报、强化监督方面着手,织好“四张网”,筑牢群防群治防线。
用好新机制,答好新课题。肥城市周密部署织牢“责任网”,建立起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工负责人具体抓、镇街及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动员金融机构、社区力量、志愿者、行业协会商会、新就业群体等多元力量参与,筑牢群防群治“第一道防线”。
“我们将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范畴,采取了巡查走访、广泛宣传、台账管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成效。”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赵金生,这位经验丰富的“一线队长”,在谈起防范非法集资工作时,颇有心法。“近期,我们被确定为全省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试点单位,在全省培训班上作了发言。”
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迅速召开工作部署推进会,制定试点方案,优化领导小组,完善各项措施,细化明确责任,全力保障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本质上讲,非法集资就是一种骗局,拆东墙补西墙,用新投资人的钱支付老投资者的本息,直至无力偿还,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在第十二期“桃都善治”大讲堂上,肥城市财政局四级主任科员张期磊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向全市5000余名网格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讲解非法集资的预防和处置。
“通过视频会议,我们和城区同步学习如何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这也方便我们及时安排后续工作。这两天,我们已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解答群众疑问40余人次。”安临站镇党委副书记路凯说。
“我们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举办‘桃都善治’大讲堂、印发《明白纸》和《倡议书》、开展志愿服务和集中宣传活动等,进一步织广‘宣传网’,不断提高群众对非法集资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肥城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副主任贾延青介绍。
“一个个真实案例都在警示着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同时提醒亲朋好友,拒绝高息诱惑,更不要沾小便宜。”7月28日下午,爱心公益协会会长宋慧东带领志愿者队伍走进张桥村,开展“谨防非法集资 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志愿服务活动,为30多名村民群众现场讲解防范非法集资知识。
“充分发挥‘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各镇街迅速行动。老城街道、仪阳街道第一时间召开了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工作部署会,湖屯、石横、孙伯等镇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上街、入户发放明白纸,边院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自己的专题培训……”贾延青介绍。
防范非法集资,关键就是“排查”与“预警”。肥城市凝聚网格力量,织实“服务网”,将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利用好“双服务大走访”活动,充分发挥好网格员“主力军”作用,做好宣传预防和隐患排查工作,引导居民群众远离非法集资陷阱。
“作为网格员,我们把非法集资作为日常巡查中关注的重点,通过巡查走访、政策宣传、问题上报等,帮助群众把好‘第一道关口’。”新城街道孙小社区第一网格网格员肖蓉蓉说。
对于摸排到的涉非案件受害者,由其所属网格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挥平台上报相关问题,并安排网格员重点关注。群众也可通过“桃都善治”小程序自行提报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安排专人做好情况汇总。同时,完善“所社联动”机制,配合公安、金融等部门开展网格内专项排查,打早打小,实现网格一站式联动治理。
强化超前治理、主动治理,统筹资源联动,织密“监督网”。肥城市要求行业协会商会将防范非法集资纳入行规行约,严禁组织、协助、参与非法集资;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热心群众以及广大快递员、外卖员等2400余名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作用,收集问题线索。
“试点只是起点,接下来,我们还会采取更有力措施,织好‘四张网’,帮助群众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赵金生表示。
截至目前,肥城市已组织网格员走访4.96万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7.8万余份,有效提高了市民防范意识,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工作已全面铺开。(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王首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