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河湖治理管护提质增效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年来,安徽省潜山市创新推出“13422”河湖治理管护新路径,即抓牢一个关键、完善“三有”机制、实施“四水”工程、做好“两向”延伸和助力“两项”提升,纵深推动河湖管护治理提质增效,以河湖“高颜值”提升群众幸福值,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潜山市黄柏河小流域治理(仰焘 摄)

牢牢抓住河长这一关键环节。潜山市通过强化河长领衔,做到高位推动提效率;通过强化河长巡河,做到问题交办早落实;通过强化河长协调,做到部门联动齐推进。

建立完善河湖治理管护“三有”机制。潜山市全面落实河湖管理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确保河湖问题有“人”可管;出台河湖管护经费补助办法,明确补助标准,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管护经费500万余元,确保河湖管护有“钱”可用;制定河湖管护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确保河湖和水工程管理有“制度”可依。

全面实施水安、水源、水网、水净等“四水”工程。2023年度,潜山市完成水利投资5亿余元,治理大沙河、梅河等中小河流28.5公里;平洋河水库、车轴寺拦河堰建成蓄水;桑树圩排涝站建成运行;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工程41处, 改善提升27万人饮水安全;实施张店、李冲、朱享堂等5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69平方公里。潜水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功创建河流型国家湿地公园。皖水余井大桥段幸福河湖通过省级验收,皖水上段和红旗水库省级幸福河建设通过安庆市初验。

潜山市长春水库(余文革 摄)

做好“两向”延伸。潜山市一方面做好“纵向”延伸,积极申报项目,推动潜水、皖水等流域治理向上下游延伸;同时结合全域旅游布局,挖掘、提炼河湖文化、水工程文化、治水文化及地域人文等,形成多元发展潜力,丰富提升河湖文化内涵,增添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做好“横向”延伸,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河道治理由滨水地带向周边区域延伸。

助力“两项”提升。潜山市立足潜水、皖水等流域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探索建立“两山”转化循环机制。注重“水旅结合”,以水为媒,聚力打造“潜水河百里山水画廊”“天柱山-皖水生态康养后花园”“金紫山-浒山湖山水旅游环线”等文旅新业态,做到景观链、文化链、产业链“三链合一”,不断放大“母亲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河湖长制能效提级促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双提升。(记者 吴昊 通讯员 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