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鳖套养 实现“一田三收”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田里种稻、养虾,还收获了甲鱼,湖北省宜城市推行的这种虾稻鳖套养模式,不仅实现了“一田三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8月15日,在宜城市郭忠成家庭农场示范基地,近千亩水稻长势喜人,一片丰收景象。稻田每年4月份养殖小龙虾,6月份种植有机稻,待小龙虾收获后,再放养甲鱼,形成了虾、稻、鳖循环套养的模式。

图为家庭农场示范基地内近千亩水稻长势喜人(刘毅 摄)

“我们每年6月份插秧以后,开始往田里放甲鱼,我们放的甲鱼一般在半斤到一斤重,一亩田放100只到150只。目前第一批已经放完,这次是放的第二批甲鱼苗。”宜城市南营郭忠成家庭农场负责人郭忠成介绍说。

郭忠成曾有多年的养殖甲鱼经验,后来在宜城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开始转变种养模式,推行虾稻鳖套养,开启了一段新的致富之路。

“这种虾稻鳖套养模式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点,就是落实了我们国家相关的政策,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稳定了水稻的产量。第二点,就是水稻和虾鳖都有一个互利的作用,能够提高水稻和水产品的品质。”宜城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任雨薇介绍道。

“虾稻鳖套养模式”是利用虾、鳖田间活动产生的排泄物以及残饵,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有效改善了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由于虾、鳖的杂食性,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及杂草等,进而减少稻田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互补。

“到10月份收获水稻的时候,甲鱼基本上能长到2斤重,由于甲鱼田间放养,野生甲鱼基本在70块钱一斤,减去甲鱼苗的投入,一亩田能赚个六七千块钱。”郭忠成介绍道,一亩田还能产出水稻1000斤左右,因为水稻没打农药和化肥,这种有机大米能卖到5元钱每斤,减去种子、插秧等费用,一亩田水稻纯利润大概在1800元。

图为郭忠成在水稻田内检查甲鱼生长情况(刘毅 摄)

除了虾、稻、鳖的收入,甲鱼幼苗销售又为郭忠成带来另外一笔不菲收入。甲鱼幼苗经过3年养殖后,一般可长到1斤左右,便可实现上市销售。

“如果销售的甲鱼苗太小,由于养殖户经验不同,导致甲鱼苗的成活率也不同。为了提升养殖成活率,我们一般销售的甲鱼苗在8两至1斤,今年已经卖了将近1万斤,价位在40块钱每斤,总共有40万元左右。”郭忠成说。

稻田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宜城市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推广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收”,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农户收入,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李锋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