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湖北省科技厅在咸宁举行“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决赛颁奖暨湖北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推进会”。会上发布了2024年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榜单,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进行了授牌。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表示,为激发湖北全省科创企业创新活力,加速构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创新生态,2023年4月,湖北省科技厅启动实施了《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在全国率先探索将“全生命周期”理论引入科创企业培育工作。《培育计划》实施两年来,全省科创企业主体数量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达2.5万家,排名全国第六;科技型中小企业3.5万家,排名全国第五;累计培育入库科创“新物种”企业2908家,其中,驼鹿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1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1家、瞪羚企业2851家。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显著增强,创新水平、创新成果和创新环境取得长足进步。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支撑。2023年,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全面落地,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中70%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设立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43家企业获得资助资金2.62亿元。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累计向1964家企业兑付创新券1.94亿元。加快“尖刀”技术攻关,启动29项“尖刀”技术攻关项目,成功研发打破国外垄断的超高功率光纤激光、世界最高端的三维五轴高端机床、全球存储密度领先的三维闪存芯片、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7nm车规级芯片“龙鹰一号”等一批尖端实用技术创新成果。通过项目牵引,湖北省科创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突破“卡脖子”技术与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也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布局,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率先在全国建设“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目前,平台累计入驻企业3.8万家、采集总需求2万项、对接需求近1万项、匹配成功5000余项,初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成新型研发机构453家,占新型研发机构总数的95%,数量全国第二位。加强科创孵化载体建设。目前,全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总数60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4家,总数居全国第五,国家级众创空间95家,总数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省级以上孵化机构在孵企业近2万家。
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先后推动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湖北省科技金融质效提升行动方案》,突出金融供给侧精准发力,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与科创企业发展质效。依托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数据平台,深入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与人才积分制,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立体式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矩阵。目前,通过企业创新积分已与17家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上线46种金融产品,累计向4500余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345亿元;科创企业在保6223笔,在保金额202亿元;科创企业承担保险金额395亿元,累计风险保障金额突破1万亿元。
组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连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等系列重大活动。其中,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成长为湖北科创项目挖掘、价值发现、融资对接、行业交流的重要载体。12年来,湖北创赛吸引了近7000项创业项目报名参赛,有1500余家参赛企业在赛后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126家认定为瞪羚企业,52家入选湖北省上市后备种子企业名单,航泰科技、库伯特、瀚海新酶等近60%的获奖企业赛后获得新增股权融资,有效促进了全省科创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强劲的动力源泉。
下一步,湖北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要求,围绕科技创新重点任务与科创企业创新需求,重点实施“五大行动”,推动全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取得新成效。(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王恒松 邓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