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心系黄河滩,整体搬迁功如山;四通八达柏油路,公交就在家门前;教育提升搞得好,医疗卫生保康健……”8月29日,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尚阳社区80岁的耿田祥开心的向老伴诵读他创作的诗歌《搬迁颂》,字里行间饱含着老人对党和国家好政策的真心拥护。
耿田祥是曲兴镇尚阳村人,一生经历过两次搬迁。尚阳村原本在黄河大堤南岸,由于土壤盐碱严重,庄稼收成不好,村民生活艰难。为了填饱肚子,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民们自发从堤南搬到了堤北的黄河滩,耿田祥东挪西借作了好多难才建起了两间茅草屋。堤北没有盐碱地,但交通不便,没有产业,老百姓只能在滩地里刨食儿。一到汛期,位于下滩的庄稼还经常被淹。2017年,曲兴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项目启动,这是一项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
2021年年底,该镇尚阳、大蔡、门八府3个行政村,整村搬迁到堤南新建的尚阳社区,耿田祥一家三口也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新楼房。新房里水电气等配套设施齐全,社区有养老院、学校、卫生院、就业车间、集贸市场……。一到晚上,大家三五成群的在广场上唱戏、跳舞、扭秧歌,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交通的便利,使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开始增多,搬迁腾出的大片土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个别村民发展起了产业,老百姓的收入来源从单一到多样化,日子越过越好。
从堤南到堤北,又从堤北到堤南,两次搬迁,两种生活,两种感受。“第一次搬迁是群众自发的,架子车上拉的都是从老房子里拆掉的砖瓦和黑乎乎的木料,因为建新家需要这些;第二次搬迁是政府组织的,我没搬一块砖,没提一兜泥,没作一点难,就掂包入住了。”耿田祥站在尚阳大道路口,指着一排排楼房,自豪地说:“你看看,俺这个社区,像不像风景画?”
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所见所闻,激发了这位八旬老人的创作冲动。“我得说,我得写,我得一吐为快,我要把这份幸福告诉给所有的人!”耿田祥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眼圈一度发红。
由于年事已高,耿田祥的视力不是很好,戴着老花镜,一些笔画比较复杂的字,他点几下还是点不到位。可这挡不住老人的创作热情,有时候正在干活儿,他突然想起一个“好词”或者“好句”,就会立即停下手里的活儿,写在随身携带的纸片上。晚上睡不着,就在客厅里写了改,改了写。他的老伴忍不住“发牢骚”:“床头放的有纸和笔,半夜正睡觉哩,他忽然想起来一句啥,就赶紧开灯记下来,有时候一夜能开几次灯。”
在耿田祥的书桌上,整齐的摞着两个盒子,老人说这是他的“宝盒”,里面存放着《土地流转当先锋》《晒晒国家成绩单》《搬迁颂》等30多首诗歌,这是他搬进社区以来的全部手稿。
尚阳村委党支部书记杨庆山轻轻摸着老人的“宝盒”,感慨地说,这些诗歌纯粹是老人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自然、真挚,首首充满着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激之情。
在社区小桥的垂柳旁,一排排楼房被夕阳拖出了一道道斜影,斜影旁边的花草随风摇动,耳畔又响起了耿田祥老人最近写的《新搬迁颂》:亭台楼阁惹人醉,环境优美马路宽;祥云缭绕咱尚阳,好似蓬莱立身边;水患一去不复返,两次搬家两重天。(记者 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