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县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精心实施“平遥源欢乐谷”项目,全力“拉伸”千年古城的剩余价值,辐射全县域旅游资源,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同频共“荣”。
平遥源欢乐谷位于平遥县岳壁乡境内,距平遥古城3.5公里,涵盖惠济省级湿地公园及梁村、西源祠村等多个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平遥县率先成立晋中市第一家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项目实施运营,并谋划利用三年时间将这片区域打造成为康体休闲聚集地、三产融合示范地、古城文旅延伸地,与平遥古城遥相呼应,让全世界的游客走出平遥古城,想去平遥古村;游在平遥古城,住在平遥古村。
通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平遥源欢乐谷项目建设整体进展顺利,各项任务取得预期成效。目前基础配套日趋完善。10个月已投入8448万元,完成了古建修缮、道路提升、步道建设、照明和绿化等工程,园区环境大幅提升,成为群众健身娱乐的热门打卡地。业态布局彰显特色。项目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乡村文旅和特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富硒农业喜获丰收;“平遥源·非遗小镇”火爆亮眼,已吸引15个非遗项目入驻;寿圣寺非遗展销卖场也将于9月底全面投入使用。欢乐谷将“项目运营可持续、带动农户可增收”作为项目建设目标,通过筹措资金1.79亿元,流转622亩耕地和租赁58间房屋,带动集体年增收近50万元,项目运营稳步推进,涵盖民宿、餐饮、露营等全链条服务,实现了引流和盈利双目标。
梁村:“三产融合”引领乡村振兴
风景如画的岳壁乡梁村,是平遥的传统古村落,位于古城东南6公里处,常住人口3573人,地处汾河支流惠济河夹角之处,南依孟山,地势似两条出山蛟龙,龙头相聚,龙饮河水,五堡一街的布局呈“凤凰展翅”之状,尽显“双龙拥凤”的建筑格局。2006年,梁村被评为第二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入选首批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作为历史文化名村,梁村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之路。通过与平遥县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梁村率先打造了290余亩的特色农业观光园,种植水稻、莲藕、油葵、富硒土豆等多种特色农作物。这个园区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的独特魅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休闲观光的体验,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带动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梁村还通过宅基地改革,收回并修复了东和堡内的古院落,成功吸引企业投资800万元进行古堡遗址的保护和环境整治。这些修复后的古宅不仅成为了文创、非遗体验、民宿等多种业态的载体,也为梁村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端旅游业,梁村还鼓励乡贤回乡投资,通过以房入股的方式,修复闲置古宅,打造出17间高端古典民宿,提升了村庄整体的旅游接待能力。
此外,梁村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了集游乐、休闲、影视、写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研学基地,吸引了大量研学团队和摄影爱好者前来体验。结合植物园的自然景观,梁村还推出了亲子乐园、萌宠乐园和CS基地等休闲项目,并计划编排一场以古堡历史为主题的露天实景演出,以弘扬晋商文化。这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不仅盘活了梁村的闲置资源,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西源祠村:“非遗+农业+古堡”多元融合振兴乡村
西源祠村位于平遥古城东南7公里处,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全村共有1665户、4593人,耕地面积5174亩。近年来,西源祠村通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巧妙结合非遗文化、现代农业和古堡民宿等多元化业态,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了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
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西源祠村打造了茶坊街非遗小镇。村内以平遥非遗文化为核心,融入指尖技艺、舌尖美食、医药民俗等多种元素,吸引了15个非遗项目入驻。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带动了村内的经济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使得西源祠村成为了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在非遗文化的基础上,西源祠村积极发展“农业+旅游”模式,投资200万元恢复了古城“外八景”之一的源神池,与现代农业示范园相互呼应,再现了昔日的泉涌美景。这个农耕文化体验园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的魅力,还为游客提供了参与农事活动的机会,进一步丰富了西源祠村的旅游产品。
此外,西源祠村还通过利用“古堡+旅游”的发展模式,借助宅基地改革政策,盘活了东堡、南堡的11处闲置宅基地,打造连片的特色古堡民宿。经过修缮,茶坊街的古堡民宿现已初步具备营业条件,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这些综合体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还为村子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水磨头村:因地制宜壮产业 融合发展促振兴
水磨头村位于平遥县东泉镇,距离平遥古城20公里,坐落在宝塔山脚下,南邻惠济河,气候宜人,属典型的丘陵山区。近年来,水磨头村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在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先后获得“晋中市衔接示范样板村”“市级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村”“晋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成为区域内的示范村。
水磨头村在产业发展上注重多元融合,通过与平遥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合作,设立了中药材加工车间,组织村民进行柴胡、酸枣仁等中药材的初筛和粗加工,不仅解决了12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通过采摘酸枣等方式为群众开辟了新的收入渠道,带来百万收益。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村里还与邻近的遮胡村合作,购置了3台烘干机,提升了中药材的加工产能,2023年为村集体带来了30余万元的收益。
在农业产业之外,水磨头村也大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通过申请上级资金,修缮了铺则底历史街区,并结合村内独特的自然资源,启动了文旅写生采风项目。2022年,水磨头村成功举办了平遥县首届写生研学季,随后动员乡贤筹资400余万元,建成了超山苑写生研学基地。今年,村内继续发掘资源优势,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漱石枕流的提质改造工程、惠济河倚栏临波的嬉戏区、山前水畔的露营烧烤区等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选项。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水磨头村逐渐成为了平遥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旅游产品,水磨头村自5月1日以来,累计接待了超过5万名游客,极大地促进了村庄的经济发展,也为平遥县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平遥县在保留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同时,成功推动了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这些努力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增长,还为外界树立了乡村发展与旅游产业融合共进的典范。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下,平遥的乡村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全域旅游的新亮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下一步,平遥县将按照“三地建设”总体规划,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各项建设内容,重抓业态培育,认真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秉持“游在古城、住在古村”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通过实施“平遥源”欢乐谷项目,将这片区域打造成为平遥全域旅游的重要承载区。(记者 席兆平 通讯员 霍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