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谈高质量发展 | 马英骥:坚定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兴市之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辽宁省瓦房店市近年来加快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壮大经济实力,2023年辽宁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瓦房店市位列一类地区第一名。

着力打造产业强县。瓦房店市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做优轴承产业,推动轴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瓦房店轴承相关工业企业866户,其中轴承制造企业462户、规上企业83家、轴承产业营业收入约160亿元,总投资10亿元瑞谷科技绿色低碳装备零部件、总投资6亿元威远滚动体轴承生产线、总投资6亿元福斯特新建轴承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成立瓦房店轴承钢集采平台,有效助力轴承企业降本增效。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依托红沿河核电站和风电优势,多门类布局核、光、风、储等新能源产业,2023年实现新能源产值约200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近740万千瓦;90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稳步推进,30万千瓦储能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做强现代食品加工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约360亿元,低温鸡肉制品、冷冻鸡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同行业前列,成功创建以大樱桃和海参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壮大通用及专用零部件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59.7亿元,商用车电驱桥齿轮数字化制造技术改造、发动机齿轮智能化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投资25.8亿元的“大型高端风电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瓦房店市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坚持提标增质、固优补短、精雕细琢,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城乡发展更协调、更平衡。统筹城乡海陆协同联动,促进瓦房店、长兴岛、太平湾在共筑产业战线、共建开放通道、共塑城市功能等方面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推进以复州城、老虎屯等为代表的特色乡镇、中心镇等重点镇建设,持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做好复州河总氮削减,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完备市政设施,城区内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实现全覆盖,道路、燃气、供热、污水处理、充电桩等快速更新,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已建成,并推动向重点乡镇和主城区延伸。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

瓦房店市把振兴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兴市之路,努力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实现争先进位。

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轴承、新能源、机械加工制造、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推动轴承产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进以瓦轴集团为龙头,大冶轴、瓦冶轴、瑞谷科技、威远等众多民营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不断提升瓦房店轴承产业和“轴承之都”的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瓦房店西区“源网荷储”一体化、西杨乡300兆瓦新型储能、70万千瓦陆上风电等项目建设,坚持以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以工业项目的落地撬动新能源发展新引擎,以绿色新能源赋能产业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集约高效利用海域清理整顿工作中收回可利用的20万亩海域,结合海域自然情况,建设海洋牧场,拓展多品类海产品精深加工。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为经济发展蓄能增效。推动华锐重工大型高端风电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瑞谷科技新建绿色低碳装备零部件、中科雁栖湖·瓦房店智能制造产业园、威远轴承生产线等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巩固拓展“全员全域全链条招商”大格局,围绕“自身产业链、自身禀赋优势、工作实际、创新思路”4个方面积极谋划,聚焦轴承、新能源、机械加工制造、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聚链成群。持续巩固和扩大央企、大型民企与瓦房店合作成果。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力度,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持续优化市属国有企业体系架构,加快处置闲置资产,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水平。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营造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着力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强化轴承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模式,加大市场化开发力度,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运营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推广“标准地”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畅通区域协调互动,纵深推进瓦长太一体化发展。瓦房店市、长兴岛、太平湾地理位置相连,产业优势互补。瓦房店市将依托核、风、光等能源优势,积极发展氢能“制储运”产业,与长兴岛、太平湾在氢能场景应用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力争实现产业互动,协同发展。同时,借助大石化和大船搬迁的有力契机,在相关配套或下游产业转移承接方面蓄势发力。(辽宁省瓦房店市委书记 马英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