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金秋九月,广袤的东昌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坚持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组织,结合主城区优势,着力发展“产业带动型、物业经营型、资产经营型、招商共建型、乡村旅游型”“五型”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乡村经济发展,打造看得见的乡村振兴未来。
产业带动促增收
秋风送爽,榛香四溢。记者走进东昌区金厂镇金鹏榛子种植农民合作社,又大又圆的榛果铺满了院子。“榛子刚摘下来需要晾晒一周,自然晒干的榛子口感更酥脆,味儿更香。”合作社负责人于志明说,“我们的大榛子长在黑土地,山泉水灌溉,榛果特别大,皮薄瓤满,饱和度好。生长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除草药,都是人工除草,榛果清脆香甜,口感也非常好。”
据于志明介绍,金厂村以“合作社+党组织+村办企业+平台创建+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通化市金鹏榛子种植农民合作社,积极动员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等形式入股,按入股比例享受分红。通过村民变股民,既让村民得到了股份分红,又使村民足不出村实现务工,获得务工报酬,实现一份工作两份收入。
目前,金鹏榛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500亩,大约种植了2.2万棵大榛子。近年来,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规模稳步壮大,借助毗邻林区的地理优势,多元发展红松等苗木种植,丰富产品结构,实现多种运营,规避市场风险。目前栽种红松3200余棵,其余苗木种植共计近万棵。
金鹏榛子种植农民合作社作为青年创业培训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吸纳入社群众53户,直接带动20余人就业,每人每年增收近3万元。
大榛子是金厂村产业转型的见证。多年来,金厂镇金厂村依托地理优势,充分带动剩余劳动力,盘活山林、水面等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挖掘经济潜力,创办了金钰建筑公司、金山苗圃基地、金龙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等6个实体企业,成功打造了用工、机械、建材、服务一体化的建筑产业链条,打通多条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村集体年均增收30余万元。
“今年继续壮大产业基本盘,融合农综改百亩果园基地项目,种植苹果、李子等果树100亩,两年后进入丰果期,收入有望大幅增加。”金厂村党总支书记宋长利自信满满。
开车行驶过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了金厂镇夹皮沟村6组梅花鹿养殖场。金厂镇利用农业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资金350万元,在夹皮沟村建设了1400平方米的鹿舍以及草料储存间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引进优良新品种梅花鹿100余头。
在宽敞的鹿舍里,梅花鹿或立或卧,有的细细地咀嚼着青储秸秆、有的悠闲晒着太阳,时不时的来回踱着步。“今年梅花鹿产仔14只,可增收7万元。”夹皮沟村党总支书记赵玉成向记者介绍,下一步将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对接,开展梅花鹿繁育提纯复壮技术攻关和先进技术推广工作,促进梅花鹿产业扩规模、增效益,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江东乡横道子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股份经济合作模式,流转土地150亩,成立青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温室大棚10栋,种植草莓、蔬菜,带动50户农户实现收入翻番。运用“地利”种植桑黄药材,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建设桑黄种植冷棚44栋,实行订单销售,开发桑黄观光游,吸引千余名高端客户群体游览并下单,2023年为集体增收40万元。
江东乡保安村立足本地生态优势,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流转土地20亩建设绿色农业科技大棚,培植桑黄菌棒2.2万棒。通过订单销售桑黄3500斤,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8.6万元。利用大棚园区内部闲置土地建设“果然有你”果园,种植海棠果、苹果、李子等果树500余棵,创新营销方式,打造新型观光经济,面向社会开展“认养果树”活动,累计收入2.34万元。
物业经营促增值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环通乡长流村党总支立足实际,以盘活资产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坚持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原则,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发挥现有剩余劳动力优势,发展实体经济。
2021 年8月,长流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通化市领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代管长流村现有资源,同时承接工程类、服务类项目,带动村民创收。当年与多个单位签订合同,合同资金高达1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带动100 余名村民就业,村民年增收近万元。
环通乡江南村通过充分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利用15处门市房、近100亩集体土地,打造出租经济模式,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8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稳定增收后,惠及村民福利,为全村3400名百姓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1200元/人,春节按户发放米面油食品,为新入学的大学生发放1000元奖励。
长流村平整废弃水库,出租给通化市交通局,建设物流产业基地,每年可获得租金7万元。2022年8月合同到期后,经多方调研协调,以物流园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与国资公司联合成立通化市百洲物流有限公司。村民可按高铁征收标准项目自愿流转土地,也可以把土地使用权给村委会入股经营,实现了村民变股民。目前,百洲物流有限公司以房屋出租为主,入驻25家企业总计缴纳租金70万元,土地较以往增值了近10倍。
资产经营促福祉
江东乡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鼓励村级集体将“四荒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厂房、仓库、闲置校舍等资源,租赁托管给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和企业等经营,实现资源变资产。保安村将原保安钢锹厂、铸造厂、木器厂、卫生所4处厂房及部分土地等村集体资产资源,重新整合对外发包,使其真正发挥最大效益。新签订承包合同4个、补充协议11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保持在50万元以上。
招商共建促共赢
金厂镇上龙头村与冰雪设备公司合作,打造“雪村”度假基地,占地面积约八万平方米,并建设了雪圈道、初级滑雪道,并开发了雪雕、雪地摩托车、雪地坦克、冰上碰碰车等十多种冰雪娱乐项目,可以集滑雪、戏雪、赏雪为一体,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依托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利用省级扶持项目资金,金厂镇上龙头村、夹皮沟村与驻村企业新月玫瑰有限公司共同建设1000亩寒地玫瑰和中草药材种植基地、2000平方米玫瑰产品研发及生产加工基地,打造“村党组织+企业+农户”的“发展联合体”。金厂镇金厂村、江东乡保安村共同打造1600平方米标准化智能温室,通过“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仓储加工、研学休闲康养等功能,带动100余人就业,村民可享受土地租金和采摘务工两份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共赢,平均年收入10万余元。
乡村旅游促发展
暑气萤流去,秋声雁带来。从通化市区出发驱车18公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厂镇上龙头村隐于层峦叠嶂之间,风光旖旎、空气清新。
万里晴空缀白云,青青牧草醉牛群。上龙头村大明牧场民宿以乡村体验型经营模式为主,配套建有观光牧场和观光田园,提供牧场观光、农产品采摘、奶制品制作等多种体验项目。同时开展骑马、射箭、采摘、森林小火车、野外拓展、动物观赏等娱乐活动,还有酸奶、双皮奶、鲜奶酪、牛奶冰激凌等美食供游客品尝。
“这里风景很美,空气也非常清新,推开窗就能看见慢悠悠吃草的奶牛。夜晚坐在秋千上,抬头就是满天星斗,孩子很喜欢民宿周边的一些游玩设施和项目,玩得很开心。”辽宁游客李先生说。
以生态为基,做强山水经济,搭建诗意栖居。近年来,东昌区融合本地民俗文化和生态特点建设特色精品民宿,设置多种户型、多种主题,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以上龙头村为例,通过党支部领办的形式成立了龙源溪谷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带动入社村民100户,并以合作社为依托建设了半山精品民宿项目,打开了民宿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凉爽宜人的秋季,龙源溪谷民宿氤氲着浓浓的烧烤香气。民宿配备7间半山精品民宿和接待中心,环境优雅,推窗即景,徒步、骑行、野餐等多种户外活动,让游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我们这儿森林茂密,水质清澈,小河边自助烧烤最受欢迎。”龙源溪谷民宿负责人李金阳介绍,未来还计划建设餐饮集中区、篝火活动区、农业体验园和购物供销点等,打造集休闲旅游、民俗餐饮、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度假娱乐项目,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
一幢幢乡村民宿,绘就了一幅幅振兴图景,激活了一方山水经济。通过组织引领和市场运作,东昌区的民宿产业正逐步实现从“小而美”到“强而精”的华丽转变,打造集依山栖居、休闲康养、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乡村微度假目的地,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记者 王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