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共产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十七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记者获悉,民和县依托青海“东大门”区位优势,“力争到2035年将先行区打造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区域合作样板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
民和县委书记朱智泰表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是民和县委县政府的“必答题”。民和县作为青海“东大门”,民和县在唱响开放合作主旋律中,依托民和(青海)——红古(甘肃)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充分发挥兰西城市群建设“桥头堡”作用,深入推进“357”战略,力争到2035年将先行区打造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区域合作样板城市,以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在统筹提升城乡融合水平方面,民和县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高标准、高品位推进城乡建设,坚持多规合一,科学布局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全力构建“双核集聚、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城市崛起和乡村振兴战略,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引导人口向城镇聚集,走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着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此外,民和县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深化改革,需在厚植绿色发展根基上展现更大作为。民和县作为黄河、湟水河、大通河流经出省的最后一道关口和祁连山南麓最东一道屏障,在全市乃至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为全力守护“东大门”生态安全,要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林草长制,扎实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污水设施提标改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有序推进民和南山森林公园建设,打造功能齐全,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民和新名片。同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管控、农村环境治理、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等制度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强化生态发展科技支撑,大力推广绿色循环产业模式和清洁生产技术,培育一批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
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方面,依托全县自然资源禀赋,不断开拓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思路,着力构建“生态+”新型业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果蔬、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培育林下经济产品精深加工,努力增加生态、绿色、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多途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记者 申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