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怒江大峡谷,峰峦叠嶂,怒江奔腾咆哮。峡谷之间,一座座坚实的“爱心桥”如巨龙般飞架两岸,它们不仅是大峡谷交通的新通道,更是中交集团与怒江人民心连心的强纽带。
这里,曾经是一片被交通困境深深困扰的土地,发展的希望被高山深壑和湍急江水无情阻隔,怒江地区的居民们生活在交通不便的阴霾之下。危险的溜索使人胆战心惊,简陋的吊桥让人如履薄冰,蜿蜒崎岖的山路耗费人们大量时间和精力。货物运输艰难,特色农产品被困山中,旅游资源闲置,经济发展迟缓,居民们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限制。然而,中交集团自定点帮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来,在此建设了一座座“连心”桥,如同一道希望的曙光,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未来。
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地处峡谷地带,怒江横穿整个城市,将城市自然划分为东西两岸,这种地形特点使得怒江成为了新旧城区之间的天然屏障。虽然先后修建了几座桥梁,但由于通行能力的限制,两岸的交流和联系还是受到严重制约,导致整个城市都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然而,随着中交怒江连心桥等几座大桥的相继建成,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中交怒江连心桥,桥名寓意“中交集团与怒江各族人民心连心,同甘共苦,团结奋进”。这座于2020年8月通车的连接新老城区的大桥,中交集团无偿援建投入1.05亿元,全桥总长310米,主桥用钢量1756.7吨,主桥跨径144米,单跨顶推100米,创造了亚洲单跨顶推跨径最大的纪录,是云南省怒江州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程。中交怒江连心桥打通了云南怒江州府联结周边城区的交通瓶颈,解决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江难、出行难”问题,对促进怒江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作用,是怒江州脱贫攻坚史上的明星工程。
对于中交怒江连心桥,其建成之后不仅打破了怒江对城市的天然阻隔,给居民们带来极大便利,还极大地促进了新旧城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已任泸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的李婷对此感受极为深刻,她说:“大学毕业回泸水工作时,感觉上下班路上特别拥堵,家在江西的她要绕半个城区到江东上班,中交怒江连心桥开通后上下班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泸水市六库街道重阳社区居民杨海芬说:“当时我们社区的人要到江东赶集,如果有货物要运输就不能走近处的人行便桥向阳桥,得绕到老大桥,相当耽误时间。连心桥通车后给我们两岸的群众带来极大的便利,时间节约了,生意也越来越顺。”
中交怒江连心桥和怒江通达桥让怒江东岸文旅综合体(东岸219)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大受裨益,成为带动怒江文旅的龙头项目。项目方怒江玖夏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莫蓉彬说:“在怒江人的心目中,这不单是有交通属性的桥梁,它已经成为一个地标,承载着一份乡愁,积聚了实用功能,同时也具备了怒江人的些许情怀。”
中交福贡木尼玛大桥同样意义非凡,它一头连接怒江美丽公路,另一头连接福贡县城1.3万余人的移民搬迁安置点,是中交集团对怒江交通基础设施精准帮扶的重点项目。2021年7月9日通车的木尼玛大桥全长256米,宽20.5米,总投资1.45亿元。通车后,方便了两岸3万名群众,尤其是1.3万搬迁群众的日常通行,对带动两岸村寨经济发展、宣传民族文化、拓展福贡县城发展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地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了40%,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前来采购,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
福贡县瑞福社区的陈永强是2020年4月从匹河怒族乡普洛村搬过来的,搬来后就天天盼着木尼玛大桥通车。当年10月大桥开通后购置了榨油机器,开始了花生油的生产和销售。他说:“原来去好几个乡镇销售花生油,都要绕很远过福贡大桥,很不方便。由于木尼玛大桥更便捷,我家的花生油能很快销往各个乡镇,现在花生油生意已经有些规模,成了家里主要经济来源。”
木尼玛大桥现在还成了怒江大峡谷的一处重要景观,带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一些村民开始从事旅游服务、民宿经营、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相关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了当地交通运输、商贸发展、就业创业以及旅游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繁荣与发展。
正在建设中的中交怒江架科底大桥,建成后将成为福贡县架科底乡连接怒江东岸和西岸的重要桥梁,也是福贡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综合运输通道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福贡县架科底乡主要通道。原有的服役三十多年的汽车吊桥,构件老化,安全隐患突出,中交集团迎难而上,决定援建中交怒江架科底大桥。目前,中交怒江架科底大桥已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在年底合龙,2025年6月完工,届时,当地村民即可告别每次过桥都提心吊胆的那座摇摇晃晃的老桥。大桥建成通车后,能够解决架科底乡12000余名群众畅通出行的问题。
架科底群众对中交怒江架科底大桥充满了期盼。村民何阿义说:“以前送小孩上学要过摇摇摆摆的吊桥,提心吊胆的,大家都望着大桥通车,以后就不再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了。” 而从事农产品经纪的阿建经营着一家农特产店,他的打算很是长远:“大桥通了,我们的农产品就能更快地运到外面去卖了,价格也能卖得更好。我除把店铺规模搞大外,还想着能吸引外面的游客来我们这里旅游呢。”
预计2026年12月建成的中交怒江石月亮大桥更令人期待。被傈僳族同胞视为发源地的“石月亮”,是怒江峡谷独具特色的地质奇观,被盛赞为集“黄山之神韵、华山之险峻、泰山之烟云、雁荡之巧石”为一体的神奇壮美之山,中交怒江石月亮大桥的建设将让石月亮更快走出大峡谷。规划中的中交怒江石月亮大桥项目位于福贡县石月亮乡境内,项目起点与怒江东岸美丽公路顺接,终点与怒江西岸的米俄洛村农村公路相接,全长791.492米,桥型为独塔空间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中交怒江石月亮大桥建成后将为当地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当地文旅部门测算,通车后当地旅游业收入将增长50%以上。
“石月亮”山下有一群年轻演员,他们来自怒江的不同角落,有的曾是山间的放羊娃,有的是村寨里的能歌善舞者,因着对舞台的无限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们汇聚在了一起。中交资管“石月亮”班组结合云南怒江州傈僳族地标石月亮的象征意义,创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台剧《石月亮追梦曲》和《边寨喜讯到北京》等。这些舞台剧通过舞台剧与原生态民族歌舞的形式,展现怒江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内涵,勾勒出中交集团与怒江地区的紧密联系和生动故事。而这一切,也正等待着中交怒江石月亮大桥的开通喷薄欲出。
中交怒江永拉嘎大桥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由中交集团援建的中交永拉嘎大桥建设项目,于2023年9月20日在贡山县捧当乡永拉嘎村开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贡山县区域公路网络,提升交通运输及应急抢险保障能力,改善群众安全出行环境,促进贡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大桥全长244米,项目估算总投资4350万元。大桥通车后,能满足贡山县完善救援通道、增强抗灾救灾能力、克服怒江天险造成的交通封闭、阻塞现状,加强民族团结等需求。
永拉嘎大桥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也是提高贡山县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将满足永拉嘎村504户1504人、马西当村153户519人的便捷出行和物资输送需求,带动本地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变村组通达条件,对当下旅游发展、产业发展、人文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绿美乡村建设、绿美交通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乡村振兴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的模块之一。
在永拉嘎村,群众厉兵秣马正做着准备。李新财在村里开的农家乐“兴财鱼月农庄”也随着大桥施工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大桥施工人员常常光顾让他独创的特色菜“烧椒酱”声名远扬。李新财说:“现在大客车进不来,原有的窄吊桥也难住了很多自驾车不敢走。等大桥通车后生意肯定就火爆了,我们这里的两三家农家乐怕是供不应求。我也正着手再修几间房做民宿,到时可以把客人留下来好好欣赏一下我们村里的美景,再尝尝我们的农家美味。”
“现在大车要从棒当乡绕,路程接近1小时,通车后一刻钟也不用。”村里蔬菜种植大户唐继英也将在交通改善后大干一场,她的大棚蔬菜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除5座公路桥外,中交集团还援建了两座人行桥。已建成的福贡县子里甲乡人行天桥,项目概算总投资 150 万元,建成后极大改善当时路口存在视角盲区,解决行人过街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保障子里甲乡腊母甲村等周边村民、学生的出行安全。而正在建设中的贡山县茨开中波台人行桥,将连接县城怒江两岸步道,使游客自由通行,从而解决贡山县阻碍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之一。
子里甲人行天桥开通后,周边的商业也随之兴起。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子里甲乡的商业活动、文化交流等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子里甲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人行天桥投入使用提升了群众出行安全、缓解交通压力,当地群体可以通过天桥安全地穿越道路,避免了与机动车的直接冲突,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也为子里甲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地居民反映,天桥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升了居民的出行安全感,相关路口的交通流畅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交集团的努力,正在深刻改变着怒江地区的交通格局,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
怒江州相关负责人表示,中交集团的这些桥梁建设项目,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心灵上的纽带。它们拉近了怒江地区与外界的距离,让当地居民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
随着这些桥梁的陆续建成通车,“过江难”的问题陆续得到解决,怒江地区的经济将迎来新的腾飞。特色农产品将更便捷地运往各地,旅游业将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将取得新的突破。教育、医疗等资源也能够更快速地到达这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桥影长虹,通途筑就。中交集团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怒江的崇山峻岭间,奏响了一曲曲激昂的奋进之歌,为怒江的未来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记者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