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雅的交响乐遇上奇妙的大自然,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意火花?10月4日晚,成都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来到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中,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演绎出一场别开生面的“源于自然”交响音乐会。当晚,自然馆内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和小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沉浸在这场自然与音乐交融的浪漫意境。
晚上六点,随着夜幕的降临,音乐会在一阵悠扬的背景音乐下缓缓开启。在主持人的热情引导下,观众们纷纷就座,期待着即将上演的音乐盛宴。首先进入“地球宝藏”篇章,海顿的《小夜曲》以轻快优雅的旋律引领观众探索矿石世界的奥秘。美妙的音符仿佛化作矿石闪烁的光芒,在展厅中流转,让人们感受到了地球深处的宝藏所散发的魅力。
来到“时光印记”篇章,巴赫的《卢尔舞曲》与舒伯特的《音乐瞬间》交织成一幅跨越时空的地质画卷。音乐的旋律在展厅中回荡,与地质变迁的宏伟景象相呼应,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地质世界。“史前密语”篇章,则通过博凯里尼的《小步舞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的《抒情圆舞曲》,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好奇的恐龙世界。音乐的活泼与跳跃,如同孩子们对史前秘密的渴望,与展厅中的恐龙化石形成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史前画卷。
接着,在“川渝奇观”篇章中,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与刘天华的《良宵》相互辉映,展现出川渝地区的独特美景与节日氛围。音乐的优美与欢快,仿佛让人们置身于这片土地的狂欢之中,感受到了川渝地势的迤逦与文化底蕴的深厚。
随着音乐会的深入,“生命交响”和“生命起源”两个部分更是将音乐与自然的结合推向了高潮。约瑟夫·怀特的《古巴倩影》以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旋律,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庆典的氛围。而艾伦·西尔维斯特/李茜云编配的“博物馆奇妙夜”主题音乐,则在展厅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氛围,让人们仿佛穿越到了生命最初的起点,探索着生命的惊奇与奥秘。
音乐会最后,在观众的欢呼与掌声中,乐团再次返场。一曲大气磅礴的《我爱你中国》响起,演奏的旋律与观众们的轻声哼唱交织,回荡在自然馆中,共同为这场音乐盛宴画上圆满的句点。整场音乐会下来,观众们被深深地震撼和打动,结束后,仍有不少观众驻足停留,陶醉在艺术之中,或是在舞台前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从优雅的西方古典乐到耳熟能详的中国歌曲,从宇宙、地球的壮阔奇观到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音乐与自然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让高雅的音乐会走进自然馆中,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和探索。我们以音乐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与音乐相融合。”活动负责人表示,“希望观众们在这场特别的活动中领略到音乐与自然共通的力量,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美好”(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