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嘉兴市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产业碳中和研究中心聚焦国家“双碳”目标,结合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致力于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和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中心以教、科、人的一体化发展为核心,通过“七位一体”融通优势,全面构建绿色发展新机制,助力各领域协同进步。
针对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积极落实碳中和相关部署,建立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新机制,搭建了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双碳体系,并推进碳市场交易制度、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的建设。通过这些制度和体系,研究院为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绿色发展支持方案。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七位一体”模式,通过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协同作用,解决各类机构在碳中和战略中的痛点和需求。
政:为政府机构提供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省、市、区生态环境、发改等部门提供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联合地方政府建设产业碳足迹管理体系,积极构建特色产业碳足迹标准和因子库。同时,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推动地方政府和辖区企业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减碳目标和最佳实践路径方案,支持地方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政策的精准制定。
产:为企业提供降碳方案和融资通道。针对浙江省“块状经济”和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特征,为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和产业低碳转型的内在需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展多尺度产业碳排放核算,提供技术培训和降碳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场专题培训,培训企业100余家。该研究院还通过碳资产数据的要素化,为企业搭建绿色融资通道,帮助其争取绿色金融工具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形成了“排放诊断+降碳技术+金融服务+管理认证”的碳中和整体性解决方案。
学/研:推动学术研究与创新。依托清华大学在碳中和领域的学科优势,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吸引了一批碳中和领域的优秀人才,组建了碳中和研究团队。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牵头的天工计划数据库合作,建立国内首个开放透明碳足迹数据库,同时积极推动开发国家CCER和地方碳普惠方法学3项,构建科学、前沿的碳中和创新体系,主持参与双碳领域多项国家科研课题。
金:金融创新支持绿色发展。在金融领域,该研究院探索创新的风险管理模式,联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建立以碳信用为主的环境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标准及等级体系,帮助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促进金融服务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
介:强化桥梁作用,促进多方对接。该研究院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使企业、政府、高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创新要素高效流通。通过强化与各方的深度合作,研究院有效推动各领域资源的集聚与融合,促进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围绕“双碳”跨省市及长三角区域广泛交流与合作,为推动碳中和和绿色低碳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用:推广“碳足迹+绿色金融”模式。该研究院总结出“碳足迹+绿色金融”的业务模式,通过不断优化和推广这一模式,帮助更多企业和地区实现低碳转型升级,推动绿色金融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
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编制形成减污降碳技术典型案例,以案例中51项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为依托,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嘉兴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入合作,积极开发嘉兴特色绿色金融产品,拓宽减污降碳项目及企业融资渠道,享受绿色金融优惠政策支持。同时,该研究院与浙江京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开展合作,并针对企业在建飞灰资源化项目开展减污降碳效益综合评价,评估结果显示项目投产后每年将温室气体排放4700余吨,项目减污降碳综合效益符合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要求,有力支撑了银行与企业绿色金融业务开展,为企业融资拓宽了融资渠道,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
当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碳中和研究中心通过其“七位一体”融通优势,打破了学、科、政、企、金等各领域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教、科、人的一体化发展。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碳中和相关政策和技术的高效落地,还为全国范围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效应。未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将继续发挥其平台优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