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文化交融 共富共美实践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11月21日下午,记者随浙江省城乡环境建设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2024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深入实地了解缙云县历史人文、自然风貌、生态之美等优势,统筹抓好城乡风貌样板区、未来社区、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的建设成果,探索这片浙南土地独具山区特色的全域共富共美实践路径。

在缙云县,由新碧街道和新建镇二个乡镇构成的“西乡耕读传家”县域风貌样板区面积33.7平方公里,在这里,一条新建溪自西向东贯穿了22个行政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两个乡镇共生共融、共建共享,形成了一江两岸、群山环抱、蓝绿交织、山水融城的风貌底色。

新碧街道和新建镇联合以打造缙云县第一门户为目标,以流传千年的“耕读文化”为塑造因子,通过“承、织、筑、塑”四条提升举措将蓝图变为现实,全力构建起具有新时代“西乡耕读传家”特性的县域风貌。眼下这里是缙云县面向杭州、宁波、金义三大都市圈展现形象的第一窗口。

笕川村村域一角 (曾庆华 摄)

新建镇笕川村,网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桌......在330高架桥(笕川段)桥下空间是一个健身器材齐全的体育运动场让闲置空间得以充分利用。笕川村党委书记施颂勤告诉记者,高架桥下原来是一个“脏乱差”无功能性场地,近几年通过对笕川桥下5000平米空间进行全面清理、铺设改造,配备消防、照明以及监控等基础设施,建成一个神兽篮球运动中心。该中心以服务“全龄段”为脉络,结合时尚的体育设计元素,打造全民热爱运动的城市环境,既能满足人民群众运动健身需要和又能满足群众休闲游憩的需求,既是竞技体育比赛场,也是茶余饭后休憩地。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幽幽”。笕川村,在这个“摩登”的村落,至今保留着一条老街,当地人唤作“廿八间”,老街两旁是明清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因“活水进村”工程而大变样的新建溪似玉带绕村而过,在实现“水清、水美”的同时,笕川村始终不忘做足“水之富”的文章。为让村民们享受到治水“红利”,2016年初,河长带领全村统筹土地500多亩,邀请知名设计师打造笕川花海,沿着新建溪开启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新窗口。为了提升景区品质,建设了溪滨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休息场所10余处;设置了景点导览图、介绍牌、安全环保提示牌等各类标志牌150块;打造了村口公园、老街牌坊、花海入口小品、庭院景观、花池等多处景观小品;村内还开设丁家小院、牛栏茶吧、聚福茶庄等特色民宿和休闲场所;每年还会举办祭祖礼仪、村晚、舞龙、赏花节、重阳敬老礼仪、非遗剪纸、婺剧表演等特色民俗活动。让游客在笕川享受“乐游、乐住、乐吃”的完美体验。“景区每年为笕川村带来150多万元收入,并为村民带来许多就业岗位,让村民人均增收10%以上。”施颂勤介绍道。

在新建镇洋山村,长深高速缙云县洋山村路段的高架桥下空间,滑梯、攀爬网、跷跷板、秋千、乒乓球桌等十多种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了周边大量村民、小孩前来打卡。新建镇村洋山村党总支书记陶五云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环境脏乱、杂草丛生的地方,影响村容村貌和生活起居。通过实施高速出口风貌提升工程、村庄出入口耕读小品打造、安装绿色节能路灯、全线种植乡村小花等系列措施,让沿线公路成为缙云美丽公路的颜值担当。

洋山村高架桥下风貌提升后的活动空间一角 (曾庆华 摄)

当下,洋山风貌驿桥下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为周边群众风雨无阻的新晋打卡点。为增加该区域的功能和村集体收入,去年洋山村通过新建镇强村公司,在这里建了洋山休闲美食“共富工坊”。工坊集活动、娱乐和休闲、美食市集等多元化、多功能为一体,实现“镇、村、合伙人”三方合作共赢。现在,洋山休闲美食“共富工坊”形成了一条全长200多米的休闲美食打卡街,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余元。同时融入“耕读元素”,让洋山村的“桥下空间”变身为一个多功能得共富空间,为村民们塑造出共富舒适宜居的生活圈。

新建镇境内的另一个村——河阳村,始建于五代末期,为元代古民居,是一座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至今保留元代"一溪两坑、一街五巷"的布局。村中有大小祠堂15座,明清传统古民居1500多间,古庙宇6座,古石桥1座。”李德扬对古村的情况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村庄94%以上为朱姓,以八士门街为中轴线聚族而居。

走进古村落,150米长的古街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古街左右,各自分布着五个古建筑群,六个朱氏宗祠,全是古色古香的青砖瓦房,它们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以宽1到3米的巷道相隔。

古民居、祠堂、古庙、古桥......这些古建筑大部分都是清代中晚期建筑,和很多古村镇不同的是,河阳古村中依然有许多村民居住与此,他们依然过着较为原始的生活。行走在老街小巷中可以看到他们或骑着车出门劳作,或者拿着一捆菜刚刚从菜地回来,也或者三三两两坐在小椅子上闲聊着,瞬间一股浓浓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多年来,河阳古村通过保护修缮、价值挖掘、展示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项目,将景区建在古村落中,让村民生活在景区里。将河阳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使古老的河阳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据缙云县河阳古民居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在旅游发展前,河阳村民主要以外出饲养麻鸭为主,生产生活结构较为简单。自村里正式启动乡村旅游运营以后,通过为村民提供导游、售(检)票、保洁、保安、服务人员等岗位,直接解决本地村民劳动力就业87人。在保护的基础上,河阳村积极引入各类新型旅游业态,将河阳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使古老的河阳村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缙云县乡村振兴的样本。河阳村建设了研学基地,多个中小学来到河阳村探访,领悟传统文化。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感受河阳的历史文化,村民也充分发挥文化及生态优势,在家门口售卖土特产,有效地让河阳村增收致富。

河阳村“循规映月”处一角 (曾庆华 摄)

在河阳村“循规映月”处,拆除原来破旧的小民房、小厨房和牛栏猪圈,制造耕读文化墙和景观小品。时至今日,河阳的农文旅融合道路越走越广,旅游产业效益日益明显,红色廉政文化愈发光辉灿烂。

在缙云县“西乡耕读传家”县域风貌样板区,当地村民培育出了“以耕养读、勤耕立家、苦读荣身、敢闯敢拼”的精神,创下了改革开放年代“4万鸭农闯天下、5万虾农战两广”的时代壮举,将西乡耕读文化带出缙云,成为在外缙云人的文化标识。在时代的洗礼下,回乡创业的新一代西乡人突破传统农业桎梏,将工业思维带回家乡,孕育出了如今“宜居宜业宜游、宜工宜农宜旅”的新时代西乡耕读风貌。

把握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以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景区资源和深厚的人文资源为依托,为奋力打造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生态工业高地、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先行地和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争当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以排头兵的姿态正为丽水市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缙云县走出了一条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有效路径,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