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莫窝村农家书屋,一排排书架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闲暇之际,村民们围在桌前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有时这里也会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使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文明新阵地”。
农家书屋作为推广全民阅读、传播知识的重要平台,也是农民群众学习教育的资源补给站。一直以来,莫窝村始终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纽带,以“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为目标,鼓励村民多读书、多看报、学习技术。同时,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和效能,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充电站”,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2011年,西盟县勐卡镇莫窝村初步建成农家书屋,但由于管理无序、图书种类不全、村民没有阅读习惯,导致书屋闲置、图书破损和遗失。2022年,莫窝村第一书记李代富与村两委、西盟县烟草专卖局等各挂钩帮扶单位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服务提升的“主阵地”作用,探索“农家书屋+”模式,在建好用好农家书屋、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方面下足功夫,通过整合用好各类社会资源和深化延伸服务,结合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内容相结合,从书屋配备、管理、使用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将其变为莫窝村宣传文化活动室、科技普及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不断提高书屋利用率,把农家书屋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目前,书屋共计藏书3500余册。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推进,农家书屋也要与时俱进。自挂钩以来,西盟县烟草专卖局始终坚持“贴近农民、方便农民、服务农民”原则,将所有书籍分门别类、分区摆放,涵盖党建、科技、文教、农业、牧业、种植、生活等各个领域,力求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让农家书屋更有“农”味。同时,通过派出驻村工作队员协助工作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管好农家书屋,定期认真整理书籍,并为前来阅读的群众提供帮助,持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文化惠民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让阅读的种子“落地生根”。
“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不仅要做图书的‘看门人’,更要做农民读书的‘引路人’,现在的书屋还配备着工具箱、文具,还有电子琴、木鼓、口琴等乐器,越来越多的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走进农家书屋,了解和学习法律法规、畜牧养殖、果花卉种养等,书屋已经成为大家伙儿的精神粮仓了。”莫窝村党总支书记岩松说。
农家书屋立足于乡村振兴,有着教育农民、服务农业的功能,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农村群众的精神风貌。“农家书屋不能把功能仅限于供给书籍,而要适当延伸服务范围,未来我们将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学后托管地,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放学后的看管服务,此外,农家书屋也可以与当地的文明实践、基层党建、文旅产业相融合,让农家书屋的精神文化供给变得更加多彩。”西盟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员黄树文说。
如今在西盟县,像莫窝村这样充满民族文化与红色印记的特色农家书屋布满村村寨寨,实现36个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为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西盟县还推出了“百姓点单”“上门送书”等服务模式,每年为全县农家书屋提供价值7.2万元的出版物。此外,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和使用率,并依托农家书屋创新“勤耕悦读计划”阅读品牌,打通了全民阅读从城市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农家书屋俨然成了党的政策宣传宣讲台、乡村振兴的“智慧屋”、精神富裕的“加油站”,村寨处处飘书香,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记者 郑义 通讯员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