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11月15日,民族团结促发展宣讲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举行。中泰街道辖区各村社青年齐聚一堂,通过讲述文明素质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发生的精彩蝶变和涌现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深入理解民族团结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促进各民族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活动现场,青年宣讲员村务工作者王佳颖分享了来自中泰街道岑岭村的乡村振兴故事。她说:“岑岭村近年来围绕‘一老一小’公共需求,精心打造了邻里中心,并修建了游步道、爱心荷花池、党群服务驿站等设施,为乡村注入了休闲生态活力。同时,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岑岭村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让村民的生活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青年人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应该勇于投身基层,以青春之火助力乡村振兴。”
现场,紫荆村乡村职业经理人朱丹则带来了紫荆村竹笛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紫荆村的竹笛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民族人士在紫荆村安家落户,制笛售笛。目前,紫荆村已有竹笛生产加工企业160余家,年总产值达3.5亿元。”朱丹认为,紫荆村的实践证明,通过创新,传统产业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宣讲员新竹同心荟成员黄文杰以《苦竹林里小康花开》为题,讲述紫荆村从铜岭桥联营厂起步,跨越至与国际接轨,再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华丽转身。如今,笛一代与笛二代携手,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市场,传承竹笛文化,开发衍生品,使紫荆村焕发新生。在新质生产力的融入,加速了紫荆村的全域美丽、乡村振兴进程,铺就共同富裕、全民幸福的道路。
宣讲员林小平是辖区一家民宿的主理人,她提到在乡村振兴浪潮中民宿行业的转型趋势。以往,民宿主要依赖自然景观吸引游客,但现在,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融入,这一传统经营模式已悄然变化。在民宿运营中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更精准地推广自身特色,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这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民宿的市场范围,也显著提升了服务品质,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就读于浙江财经大学的学生凌诗雅深情地说:“我们浙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民族青年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这次宣讲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分享各自民族的优秀文化,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各民族青年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场促进各族青年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的活动,也是一次激发青年乡村振兴热情的动员会。
接下来,中泰街道将进一步加强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机会,让民族团结之力,在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实现梦想。同时,中泰街道也将继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共同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