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渌田镇五丰村地处攸县、茶陵、安仁三界交界处,海拔近200米,独特的气候和高低分明的地势,为桃树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
2017年以前,攸县共10个扶贫重点村,其中有6个在渌田辖区,五丰村也是其中之一,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264人。自2016年起,湖南攸县农商银行持续向五丰村注入金融“活水”,支持农户发展猕猴桃、黄桃等特色产业,不到两年时间五丰村就实现了产业脱贫,迈上了全面乡村振兴的小康大道。
扶持龙头让产业“不断链”
今年9月,五丰村猕猴桃种植基地进入了采收期,攸县育丰造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建华每天组织10多名村民在基地里采收猕猴桃,往日寂静的山谷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成群结队穿梭在猕猴桃藤架间,用专业采摘工具轻轻剪下一个个颜色黄绿、个大饱满的成熟猕猴桃。
“我盘算了一下,今年100亩果园产出3.5万公斤‘致富果’,比去年足足多了1万公斤。”蔡建华一脸喜悦。
他所说的“致富果”,正是五丰村精心培育的翠玉猕猴桃。2016年,蔡建华舍弃了在外地“开挖机、包工程”的“香饽饽”产业,毅然回村建乡立业,办起生态农业。然而这片“致富”产业带,也曾面临窘境。2017年3月,由于资金短缺,该产业面临全链条困境。
“农业要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资金短缺成了我们最大的难题。”蔡建华说。
“猕猴桃是渌田镇的脱贫产业之一, 对攸县决战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作为地方金融机构,更应该主动为其提供金融支持。”长期以来,攸县农商银行主动对接企业,及时累计提供近300万元“兴农贷”。
如今,五丰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群众就业,光劳务工资每年便发放20多万元,实现了农民致富和集体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攸县农商银行采用“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模式,积极打造“乡村振兴贷”“兴农贷”“兴企贷”等特色系列产品,在利率上给予一揽子优惠。截至10月末,攸县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23.9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94.14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7.8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85亿元,让农户、农企也有了做大做强的机会。
拓宽渠道让产品“走得出”
“为了减少成本,所有采摘、包装、销售工作基本都是聘请的村里人,一同开展党建共建的攸县农商银行也都是‘销售员’。”五丰村党总支书记蔡柏武说,“从9月上市以来,我们的订单就没断过,来游玩的散客、团购客户,还有长株潭地区的精品水果超市都在争相订购。”
产品走得出,不仅要种得好,还要有渠道。攸县农商银行党员先锋队不仅在工作之余帮助一同包装产品,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线上公益直播和视频宣传,为攸县特色农产品搭建新的展示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截至10月末,攸县农商银行在全辖范围内累计开展助农直播60余场,公益带货金额达1300余万元。
在攸县产业发展中,攸县农商银行16个党支部与13个镇、297个行政村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全行150名党员干部与千余名村组党员实现“一对多”“多对一”互助共建,明确共建内容以及帮扶任务,推进支部和党员形成合力,确定以党员带头宣传、带头参与、带头发展的“三带头”方针,以“党支部+村组共创共建”“企业+农户共同参与”的“双模式”推动,共同引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让农民“留得住”
自五丰村发展桃类产业以来,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吸引了百余名在外村民返乡创业、就业。村民不再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猕猴桃树、黄桃树也成了他们心中的“黄金树”,在树上就能结出“致富果”。
攸县农商银行不仅把服务送上门,还积极邀请专业人士,在全县范围开展“专家授课”“金融夜校”,教授村民金融知识、种植技巧,指导他们如何使用“码上贷”平台,为果树种植、禽畜养殖全流程、全方位提供好“保姆式”服务。
“农商行的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我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讲的也是最实用的东西,还教会了我们如何使用‘码上贷’。今年我没有外出打工,收入却比往年还多,种黄桃净挣3万多元,明年计划再扩大规模。”五丰村村民表示。
攸县农商银行充分利用省联社金融科技大平台,全面升级“码上贷”数字化普惠项目,为群众量身打造小额信用贷款产品,让农户有了种植、养殖启动资金,用于发展特色产业。截至10月末,新版“码上贷”平台已公开授信白名单客户9.96万户,签约信贷客户3.93万多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达 52亿元。(通讯员 李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