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昔日以“膏都盐海”著称,是全国井矿盐主产区、中部最大的盐业储备基地。如今,应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绿”而行,以“质”逐远,逐步从一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变为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生态新城。目前,应城市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
近日,记者走进应城市企业生产一线,感受这座城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蓬勃脉动。
科技创新
开启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日前在云图控股应城基地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转型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多台大型工程机械在工地上往来穿梭。
作为应城市盐化工领域龙头企业,云图控股应城基地已经成功构建了复合肥、联碱及食用盐等协同发展的“盐—碱—肥”全产业链。
近年来,云图控股带头推动绿色转型发展,通过技术升级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启动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绿色转型与产品结构升级项目,为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云图控股应城基地行政总监谢建伟告诉记者,目前基地正在进行绿色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工程涉及合成氨、复合肥等八大关键项目,其中30万吨轻质碱改重质碱项目和精制盐卤水净化项目的一期已建成投产。项目旨在打造领先的盐化产业循环示范链,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建设5G智能化工厂,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企业价值链,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应城盐化工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湖北盐化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升级
带动企业绿色增长
走进位于应城东马坊工业园内的应城宏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的巨大显示屏下,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显示屏上厂区内调试设置好的合成氨生产装置自动高效运转,不停生产出合成氨产品。
宏宜科技公司是一家生产合成氨的化工企业,主要为联碱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合成氨和二氧化碳气体。公司围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大业务领域,依托资源优势,投资22亿余元,建设年产40万吨合成氨绿色改造升级项目,针对原合成氨装置进行全面绿色化升级改造,打造全新合成氨生产线。
宏宜科技公司办公室主任胡闻因介绍,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绿色技术,已于去年4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年节约标煤15.68万吨,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年均可减少成本费用3.89亿元。为了确保厂区的合成氨装置全面持续“在线”,公司在厂区内安装了36个摄像头,每一个区域都配有一名对应的“安全员”,厂区所有远程工艺流程、指标、参数,都能通过这里的集散控制系统进行监控调整,操控很方便。
胡闻因说,2023年,公司共生产合成氨30.58万吨,完成了预期产量的152%;实现产值10.73亿元,达到了预计产值的141%。今年公司预计全年合成氨产量可达45万吨,预计产值13亿元左右。
合成氨项目符合国家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战略导向。宏宜科技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碳号召,采用最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低压合成、双内压缩空分等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工艺技术,推动合成氨工艺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助力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优化环境
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在应城,不仅企业勇于承担改善环境的社会责任,政府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出台了《持续深化“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实现企业包保全覆盖,25名市“四大家”领导共包保75家企业,60个市直部门共包保87家重点企业。同时,畅通营商环境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两个“营商环境观测点”,聘请5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为“营商环境观察员”,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关乎应城形象”共建氛围。
为支持民营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与发展,应城市设立了2000万元市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支持应城民营工业企业与相关高校在应城合作共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机构,对获批国家试点示范项目的,一次性给予企业20万元的奖励。
今年年初,应城市委、市政府召开新型工业化大会,会上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2+1”产业集群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应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围绕“2+1”主导产业,加快推动现代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倍增突破。
今年以来,应城市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广盐华源等4家企业成功获批2024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都化工、回盛生物等5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
应城,昔日“膏都盐海”,而今已披上更为绚烂的“绿色生态新城”的光环,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风帆直挂,阔步向前。(本报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冯璇 李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