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坚果”化身致富“小金果”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隆冬时节,各地澳洲坚果也迎来丰收季。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第二届澳洲坚果开采节”也拉开了全县30.42万亩坚果采摘的序幕。

走进盈江县太平村坚果种植园,漫山遍野的坚果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坚果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果园间,忙着打果、采摘、装袋,一派热闹丰收的景象。

20世纪90年代,盈江县依托温热湿润、雨量充足的气候条件,通过引种、小范围试种、大面积推广、培育良种等方式开始了澳洲坚果产业发展之路。

“今年坚果产量比较高,2018年我们种下280亩坚果,今年有180亩挂果了,个大饱满,预计鲜果产量可达近30吨,产值差不多能到29万元嘞。”望着丰收的坚果林,种植户李祥林难掩脸上的喜悦之情。

李祥林的坚果树挂果情况(张聆珊 摄)

今年34岁的李祥林,大学毕业那年,他跟着朋友从安徽来盈江县创业做坚果批发生意。期间,李祥林一边忙于干果的批发零售业务,一边思考创业的新机遇和突破口。

2015年,李祥林开始接触坚果采收领域,全省各地跑,实地考察果树生长情况,与厂家洽谈收购事宜,他逐渐对坚果的种植、采收及初加工有了一定了解。

李祥林算了一笔账,每年坚果成熟期,一亩地能收近400斤青皮果,工厂日粗加工量约30吨,除去5%的坏果,以每公斤12.5元的批发价销售,一吨青皮果的净利润在2500元左右,近年市场行情持续呈上涨趋势。

看到坚果种植产业的成熟商机和丰厚回报,李祥林跃跃欲试,一心谋划建立一个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李祥林深知,在过去几年里他仅仅摸到坚果产业的“入门砖”,要想真正推动坚果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升级,必须依靠更加专业的种植管理技术。

2017年,恰逢盈江县烟草专卖局驻太平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澳洲坚果种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坚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采用“理论+实操”的形式进行现场教学,李祥林积极参与,从开荒培土、除草施肥、修枝清园到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坚果种植管护的各个环节,他都悉数掌握。

掌握了坚果种植管理技术,次年,李祥林当即在盈江县太平村租了280亩地开始种植坚果,又同四个合伙人成立了坚果合作社,并着手筹建坚果加工厂,开始做坚果粗加工生意,把收购来的青皮果经过分拣、清洗、去皮、开口、烘干、包装后销往各大超市和外地。

李祥林正在坚果分拣线上忙碌。(张聆珊 摄)

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不仅为李祥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让他迅速成长为村内发展坚果产业的带头人。

为了进一步解决坚果的种植、管理、销售问题,给种植农户吃下“定心丸”,李祥林主动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承诺提供澳洲坚果的种苗、种植技术与管理指导,并在每年产果后按照当年市场价格统一进行收购。

一看坚果种植没了后顾之忧,大部分观望的村民开始跟进用小面积的土地种植坚果。

“看到别的寨子坚果丰收,收入相当不错,现在还有人专门收购,我们种植坚果的信心也就更足了。今年我家种了10亩坚果,只要好好管理,不怕来年没有好收成。”太平村农户叶理仁满怀憧憬地说。

近年来,李祥林带领农户抓实抓好坚果种植、管理和采收等环节,品质上乘、性价比高、货源稳定的澳洲坚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收购商来到盈江县收购坚果。

目前,太平村已经成为盈江县澳洲坚果的重要集散地,全村累计种植1541.5亩,覆盖10个村民小组107户农户,2024年挂果面积995余亩,青皮果产量预计达到342.65吨,按照目前市场平均价每公斤9.5元计算,产值可达325.52万元。

近年来,盈江县的澳洲坚果产量、产值均实现了增长,坚果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并逐渐成长为一项农户参与度高、群众增收可持续、独具高原特色的富民产业,盈江县也获得了“中国坚果之乡”的美誉。

2024年,全县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30.42万亩,建成了4个万亩连片标准化示范基地,挂果面积近20万亩,盛果面积达9万亩以上,预计鲜果产量达3万余吨,一产产值2.7亿元,综合产值突破8亿元。

说起今后的规划,李祥林表示,他打算充分利用盈江县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提质增效、精深加工以及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领域着重努力,积极探索‘坚果+’模式,进一步提升坚果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进程,让小坚果成为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的“小金果”。(记者 郑义 通讯员 张聆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