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学研究》:一部具有中国气派和国际视野的研究专著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教授撰著的《中国减贫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一书近期出版。

该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研究成果,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伟大实践为学理基础,系统研究阐释中国减贫学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从学理上揭示中国减贫实践蕴含的理论逻辑和世界意义。

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1202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 之八


贫困治理是重要全球性议题。中国立足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经验对于全球贫困治理有重要借鉴意义。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减贫学的研究,用理论来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助力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该书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聚焦中国减贫学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用学术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揭示了中国减贫奇迹背后的“为什么能”,可以说出版正当其时。该书在近年出版的众多减贫脱贫类著作中独树一帜,具有以下几方面特色:

一是紧扣主题主线,体现鲜明思想性和时代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减贫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该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学理层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如专设“中国减贫学的科学方法论”篇目,阐述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等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新减贫思维方法,指导中国减贫取得成功的内在逻辑,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二是作者权威,长期致力减贫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该书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主持多个国家重大脱贫攻坚研究项目,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刻的实践思考,特别是作为联合国中国扶贫研究项目高级顾问,推动中国扶贫经验进入联合国案例库,向国际社会宣介中国减贫经验与重大成就。为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与该书撰写工作,形成有理论、有分析、有说服力的成果,作者深入多个贫困地区开展调研,持续跟踪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减贫规律,将调研一手资料与学术研究成果有机结合。作者专业性及治学严谨性为该书的政治站位、视野格局、学术水准、内容质量提供了切实保证。

三是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填补专著出版空白。中国减贫实践超越了现有经典教科书的既定理论,新的实践需要新的解释与总结。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由权威专家撰著的系统研究中国减贫学,反映中央最新精神和理论界最新成果的研究专著存在空缺。该书兼顾理论性、系统性,既梳理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又总结了减贫成果和减贫规律;既有历史过程的准确描述,又有理论分析的思想升华,从学理层面深化对中国减贫学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可以说填补了新时代减贫学研究专著的出版空白。中国减贫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超越了单一学科的分析框架,因此该书采用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以大历史观构建中国减贫实践的理论分析体系,赋予了中国减贫学更丰富的理论内涵。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阐释了中国减贫的理论贡献;从政治学视角分析了现代贫困治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大扶贫格局的建构问题;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减贫实践中政府与市场、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等关系,特别是该书还论述了摆脱绝对贫困后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课题,以前瞻视野探讨了未来中国减贫学深化研究的方向,充分体现了贫困治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第四,聚焦全球性议题,讲好中国减贫故事。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构建中国减贫话语体系,需要总结好、研究好中国减贫事业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引导国际社会对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减贫实践形成正向理解,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该书聚焦中国减贫学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概念,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不仅有对中国减贫学丰富内涵的阐释研究,更有对中国减贫学的科学方法论和世界意义的深刻论述,有助于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减贫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宣介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彰显中国减贫成就的世界意义。

消除贫困是理论命题,也是实践命题,更是世界命题。该书聚焦中国减贫学这一重大课题,从学理层面揭示了中国减贫的理论逻辑和世界意义,体现了浓厚的问题意识、独特的研究范式、鲜活的学术表达,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国际视野的研究专著。(记者 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