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人群中,身材消瘦的阿昌妇女赵林会并不起眼。今年,56岁的赵林会家种了3亩多工业辣椒,采摘季结束,毛收入能有4万多元。
初冬时节,走进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芒东镇湾中村,农田里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辣椒苗随处可见,色泽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田间地头,农户忙着采摘、分拣、搬运,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在村里,赵林会家种植辣椒的面积还只是较小的。其他村民跟她一样,在村里基础设施改善、种植技术和加工销售都有保障之后,工业辣椒种植成了大家增收新途径。
长期以来,湾中村主要靠种植甘蔗、香蕉等作物为生,农田分布不均且不平,灌溉基本靠人力运水。近年来,湾中村向当地政府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申请帮助改善用水和交通问题,政府投入了170万元实施旱改水和平田改土工程,把村里的“水网”修通了,同时云南省烟草专卖局捐赠了114.7万元实施道路建设项目,铺设路面4900平方米,把“路网”也打通了。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后,湾中村农户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湾中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让老百姓通过种植增收的同时,助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工业辣椒主要用来提炼辣椒碱和红色素,广泛用于国防、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工业辣椒作为一种“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周期短、收益高,既能让土地“活起来”,还能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湾中村光照充足、温度适中,海拔为1330米,适宜工业辣椒生长。目前,鲜椒的收购价是7元每公斤,价格最高的时候是9元每公斤,收购来的辣椒经过分拣、烘干等道道工序,发往上海、杭州等地。”德宏一辣椒烘干厂负责人介绍,在实际收购中,价格由市场行情决定,行情好时跟随市场,市场低谷时,按照合同规定的最低保护价兜底收购。
解决了销路的后顾之忧,赵林会动了心思。说干就干,赵林会和丈夫孙永刚利用闲置的农田决定试种,从合作社那里领到了辣椒秧苗。听说辣椒好管理,但其中的细活并不简单。“为啥辣椒苗长起来特别容易倒?为啥辣椒苗在下雨后容易生病、不容易挂果?”从一株株辣椒苗种下去开始,赵林会遇到的问题不断。
个人摸索需要经历试错过程,费时费力。为有效提高辣椒种植的产量和效益,德宏州烟草专卖局的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通过让种植大户示范带动,邀请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育苗、种植、除草、浇水、追肥到采摘全过程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较为成熟的辣椒高密度栽培技术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及时施用氮磷钾平衡肥和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辣椒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辣椒苗放进去以后,一定要把土压紧,再轻轻往上提一下,然后抓一把土,覆在辣椒苗周围的地膜上,而且辣椒苗的根部从开始长的时候就要修剪枝节,然后拿木棒和线拴住苗,以免秧苗承受不住重量倒地。还有今年雨水多,地里水分比较重,大家要马上控制水量,然后天晴时施肥,保障秧苗良好的生长环境。”从挖穴、移栽,到浇水、施肥,技术人员对每个步骤有详细讲解,赵林会心中的疑问也一一解开。
辣椒产业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收入,也为附近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增收搭建了平台。“辣椒产业从育苗、移栽、管护到成熟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在这些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附近村民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务工增收两不误。”德宏州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世富说道。
与赵林会一样,湾中村参与“订单式”工业辣椒种植的农户共有16户,种植面积达200多亩,按产值9000元每亩计算,产值预计达到180多万元。
“今年有了农业专家的指导,产量有所提升。所以明年我们想和专业合作社合作,不仅产量增长更有保障,还能学到知识。”有了种植经验,赵林会打算明年再扩种3亩工业辣椒,通过“火红辣椒”过上增收致富的“红火日子”。(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杨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