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浙江省委对“三支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聚焦聚力教科人一体贯通的总体要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之江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人才培养和储备,全力支撑浙江“算力强省”建设。面对国内大模型领域短期内人才严重不足和既有模式难以培养工程型复合型人才等问题,实验室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算力优势,广泛汇聚优势人才资源,打造具有之江特色的大模型实战育才新模式,有效破解攻关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人才瓶颈。
青年科技人才是之江实验室创新的主力军、生力军。实验室坚持引育并举,特别注重人才自主培养,建立了让年轻科研人员担当作为的人才成长机制,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一举措体现了实验室对人才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前瞻布局。之江实验室将科研任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强调“实训即科研”,从3月起探索“大模型种子班”育人模式,从内部初步探索,到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举办,现已开办9期,共培养了300余名大模型领域人才,快速形成一支能打仗打胜仗人才队伍,有力支撑了科研攻关任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技术。之江实验室探索了任务牵引的大模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科研场景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全栈基础培训+专业技能深化”的育才模式,体系化培养具备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大模型人才。大模型种子班建立了“导师+学员组队”的项目训练机制,聚焦实验室科学基座模型任务,共同凝练需求、设计任务,工程化推进、实战性训练,以学促干,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之江实验室按照多元化、实战化导向,重点遴选一批有实战经验的产业界专家担任导师,不定期邀请国内大模型领域资深专家授课与指导,不断拓宽学员的知识广度,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实验室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为育才提供最优资源保障。比如,之江实验室组建专业培训服务组,为大模型种子班提供算力—数据—模型一体教学资源保障。通过完善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激励等措施,实验室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加宽松、灵活和富有竞争力的环境等。
眼下,之江实验室通过开放共享合作培养人才。之江实验室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肖文华说,今年以来,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深入合作,邀请天文、地球科学等多领域科学家深度参与指导,通过合作共建大模型种子班的形式,共同培养了100余名青年科研人才。天文大语言模型AstroOne等成果在培训期间不断涌现。
未来,之江实验室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智能计算优势,汇聚更多优秀人才资源,打造更加完善的大模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实验室还将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