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镇“红绿”融合奔“共富”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初冬时节,漫步在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街头,红色文化和绿色发展将这座小镇的山光水色点缀得更加摇曳生姿,熠熠生辉。

作为一方“红色热土”,近年来,安临站镇不断整合辖区内红色资源,探索红色资源价值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精神动能和产业发展动能转化路径,擘画“红绿”融合发展,多维度聚力红色“深”发展。

红色文化亮起来

安临站镇是一方红色文化“沃土”,是一座红色资源“富矿”,这里留存着众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

走进安临站镇,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85年前,凤凰山下炮火连天,八路军115师以弱势兵力和装备粉碎了日伪军九路合围,创造了八路军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近年来,安临站镇加强对“红色家当”的全面保护,坚持保护为主不动摇。在保护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加强日常管理,最大限度保存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的原貌。

弘扬红色文化,就要把红色资源收集全、保护好。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保护与修复,这里先后建成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陆房战斗纪念碑广场、无名烈士纪念广场等设施,修缮保护了战地医院、686 团指挥部、张德明烈士墓、阎王桥战斗遗址等革命遗址、遗迹,让革命文物重焕光芒。

“这里就是战地医院,是八路军养伤的地方。往昔的抗战遗迹,被我们挖掘修缮加以活化利用。”安临站镇东陆房村党支部书记曲鹏介绍道。

昔日的战地医院,如今成了生动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一个广泛覆盖文物古迹、古老建筑、革命遗址、传统村落、非遗民俗等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系统性保护大格局,正在安临站镇逐渐形成。

为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安临站镇成立了 “红色传人”文艺志愿服务队,2024年升级打造“红色传人”艺术团。

“家乡有这么个英雄人物,我们内心是十分自豪的,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神枪手’董明言的故事,知道安临站镇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红色传人”艺术团副团长王华说道。

一手抓传承,一手抓保护。截至目前,安临站镇出版了书籍《战地烽火》《陆房战斗》等,编排了快板书《我家在凤凰山下》《红色热土数英雄》等,演绎了情景剧《烽火安站盛世英雄》等文艺节目。2023年以来,安临站镇开展各类宣讲、文艺演出320余次,受益群众2万多人次。

绿色发展快起来

一处处革命遗址遗迹,就是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一处处纪念设施,就有一个个无比崇高的感人事迹。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安临站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探索红色资源转化利用路径,建立完善“红绿”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为“红色根脉”守护传承探出了新路子。

走进肥城建安制造产业园,一片生产繁忙的景象。在山东科耐特管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不锈钢管材经过成型、自动焊接、整圆等步骤处理,生产流程的每一步都实现了精准高效。

“我们对现有14条不锈钢精密焊管生产线升级改造,增加智能中控,实现了远程诊断、数据存储、生产统计等功能,同时新上14台进口焊接设备,对焊接部分进行升级,焊接速度比原来提高30%以上。”山东科耐特管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加新介绍说。

目前,该企业制管生产线操作人员从12人减少至7人,人工成本降低40%。一根不锈钢管实现“智能”变身,产品的出厂合格率同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产能提升了10%。

“红绿”融合,渐入佳境。近年来,安临站镇将革命精神和红色资源价值加速转化,谋划推动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5.52亿元。

凤凰绿色节能建筑(装配式)产业园是肥城建安制造产业园区内的“头号项目”,企业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参与生产和品控,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深度转化。

“以高标准现代化的产业项目培育发展工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我们将持续擦亮建安制造产业园金字招牌。同时,安临站镇不断完善企业常态化服务机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专项服务,引导企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安临站镇党委书记王开军说。

通过推进红色资源多渠道、多方式与绿色产业融合,安临站镇激发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振兴发展之路。

红绿融合谱新篇

多年来,安临站镇立足自身红色资源禀赋,在“红绿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指导下,打造了自身的特色多元化产业。

前不久,安临站镇5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超过2亿元。其中,红色研学基地项目是国家3A级景区陆房景区的核心项目、重要支撑性产业。

在安临站镇东陆房村,红色研学基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这个项目是以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结合当下红色旅游和教育研学的广泛市场需求,打造的安临站镇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服务最用心的红色教育与研学基地。”安临站镇副镇长姬芳慧说。

据了解,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可确保7个移民村分红收益36万元,可实现项目运营收入100万元,带动周边移民村村民家门口就业。

红色引领,延伸链条,多元开发,融合发展。在安临站镇站北头片区,肥城市顺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煎饼加工厂房内,全自动煎饼加工机上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煎饼让人口舌生津。

“我们的煎饼是纯粮食的,有大米的小米的,小米是当地的特产虎门小米。煎饼还加上了肥城桃,口感更是香甜,很受消费者喜欢。” 站北头片区煎饼加工厂负责人李银华说。

拓展红色旅游富民功能,努力做大做强“红绿结合”文章。在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乔界首村,街道干净整洁,民房错落有致,目之所及皆是山清水秀的好景色。

据了解,乔界首村利用水库移民扶持基金修建文体广场,硬化街巷,安装路灯,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无害化厕所改造等,持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打造了“桃都水乡”文旅项目。“我们村集中300亩连片水域发展小龙虾、毛蟹、泥鳅等特色水产养殖,推动‘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了旅游附加值。”乔界首村党支部书记乔洪良说。

从红色中走来,在绿色中崛起。安临站镇不断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以红促绿、红绿辉映、共兴共荣的发展之路。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