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居治理、推动乡风文明?这是“思考题”,也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的“必答题”。
今年以来,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张家埠村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坚持“健全制度、以德积分、以分换物”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强化激励政策,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凝聚基层善治力量,不断形成文明、诚信、孝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打造“爱心超市” 让“积分”爱有回音
“俺们村真是摊上好事儿了。”71岁的张萃香家住安驾庄镇张家埠村 。
张家埠村常住人口仅有210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140人,原来村里从来没有过超市,在这个动动手指就能让商品送货上门的时代,村民依然过着远离现代商业的“世外桃源”生活。每次村民外出,都会把家里需要的生活物资一次性采购充足。随着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们行动不便,日常采购变得越来越难。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了张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张敬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今年,张家埠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银龄爱心超市,坚持“健全制度、以德积分、以分换物”的工作思路,在弘扬新风正气、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小超市”带动“大文明”,让积分超市真正成为引领群众、凝聚群众、带动群众、教育群众的生动课堂和实践阵地。
10积分兑换一袋洗衣粉,11积分可兑换一瓶洗洁精,12积分可兑换一提卫生卷纸……走进安驾庄镇张家埠村积分超市现场,干净整洁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每件物品下方都标有兑换的“积分分值”。从实用的米、面、油到精致的家居小物件,一应俱全。这里商品不用群众花钱购买,这里流通的“货币”是积分。“我的积分可以兑换一袋米和一瓶油”“我的可以兑换一提纸巾”,在积分超市里,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相互讨论着,用挣得的积分,兑换着自己需要的物品。
村民纷纷表示:“这些事本来是我们应该做的,却还能得到积分兑换物品,老百姓打心眼里觉得政策好,参与集体做事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
完善体制建设让“积分”掷地有声
超市建起来了,积分制如何推行?张家埠村也开始新探索。
“人居环境清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助人为乐积分;乱扔乱倒垃圾扣分;家庭不团结邻里不和睦要减分……”这是积分超市积分管理办法。
积分超市成立后,张家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订管理制度,细化兑换标准,明确兑换流程,建立兑换台账,确保积分超市运行常态长效。指派专人负责管理积分超市,建立健全入库登记、积分兑换、定期盘点等各项制度,落实积分评定、积分汇总、物品管理、定期兑换等常规工作,确保超市运行常态化、正规化。同时,结合积分制开展典型选树活动,融入“最美劳动者”“最美奉献者”“最美家庭”“最美张埠人”等,以榜样力量辐射带动文明实践风尚。
获取积分有“门路”,兑换积分更要有“去处”。在张家埠村,积分不仅可以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必需品,还可以在幸福食堂免费就餐。
去年以来,安驾庄镇从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短板亟需补上入手,通过“以地养老”方式解开群众“养老难”心结,创新开办幸福食堂,形成了“一亩三分地给村,一日三餐免费”的“以地养老”新模式。老年人可以根据一个积分价值一元的标准,在幸福食堂抵扣餐费。
行动累积分,积分换服务,服务促文明。一项项详细的积分兑换规则成为村民践行《积分管理办法》的“指南针”,让群众自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从“站着看”“要我干”向“争着干”“我要干”的华丽转变,使积分超市成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乡风文明的有效阵地。
精准靶向发力让“积分”走深走实
疏通下水道、抢修供水管道、维修家电……只要是群众事他们快办、办实、办好。“真的太感谢村里的志愿服务队了,当天就帮我解决了问题。”近日,家住张家埠村的村民张传俭,向村里反映自己家水管因天冷冻裂的问题。
接到求助后,张家埠村专业维修志愿服务队立即带着维修工具赶往现场,投入到抢修工作中。一个小时后,冻裂的水管被修好,专业维修志愿服务队还现场向村民宣传了水管防冻知识,提醒大家注意冬季用水安全。“您有呼,我必应”这是张家埠村专业维修志愿服务队常说的一句话。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张家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移风易俗、帮办代办、环境卫生清理、互助养老、文明创建、专业维修等六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帮助,同时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商品。
“让付出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得到回报,满足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激发参与志愿服务的源动力。”张敬说,超市以积分激励机制让志愿服务有迹可循,营造了“赚积分、比着干、作贡献”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张家埠村六支志愿服务队人数已达到1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兑换积分达2000余分。
“小积分”带动“大文明”。下一步,安驾庄镇将持续在爱心积分超市管理运行上“做文章”,在提高群众参与率上“下功夫”,在活动宣传推广上“求突破”,切实“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树新风”,在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走出一条激活乡村治理、提振群众精神、浸润文明乡风的新路径。(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