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广西南宁市2024年营商环境建设媒体见面会上获悉,2024年以来,南宁市牢牢把握首府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首善标准,倾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聚改革之“力”,促发展之“质”,出台6.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细化338条改革举措,着力破除经营主体发展制约瓶颈,推进营商环境走深走实、优化向好。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获评全国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之一。
降门槛、宽准入,市场化营商环境更加公平高效。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所有经营主体公平、充分、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推动设立广西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组建资本市场专家服务团采取“一企一案”培育上市企业;广西首建“南宁市绿色金融+信易货综合服务平合”,目前,平台已上线139款融资产品、授信金额963.08亿元、服务企业19232户;推行水、电、气、网等市政接入工程在线办理、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实行用水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费用”普惠服务,为用户节约成本243.64万元;推行用由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徽企业低压用电实施“零投资”报装,为南宁18.1万户小微企业、零散居民和非居民用户实现免费装表接电到户;全西推广事前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建设南宁市事前信用承诺监管平台,首创“信用+区块链电子存证+电子签章”信用承诺链,南宁市实施239个事前信用承诺事项,累计签署420万份信用承诺书。
建机制、固根本,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制定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柔性执法指导意见,规范67部市本级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实现“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全覆盖,2024年来南宁不予处罚事项占所有行政处罚事项23.33%;在广西首创“轻量化网络市场监测”数字化监管新机制,实行“以网管网”;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市、县两级制定联合事项450项,联合抽查计划469项,扩大联合抽查范围,提高监管效能;全面推行全域诉讼服务改革,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完善破产审判机制,依法促进市场主体再生或有序退出,出清“僵尸企业”37家,成功重整、和解危困企业8家;强化法治服务保障,制定29项涉企法律服务清单,建成13个园区(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站),解決纠纷282件;统筹律师、仲裁、公证、调解、复议等资源力量助企护企,为369家商会、企业解決问题446个,挽回损失513.83万元。
扩渠道、畅流通,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开放包容。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网办”;优化外籍来桂人员“一站式”支付服务,建成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等一批支付便利性先行区,南宁重点商户外卡受理实现全覆盖,全国性银行ATM100%支持外卡取现;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设立为第四批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助力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精心培育AEO企业,目前南宁市已获得AEO资质的企业共10家,数量排名广西第一;打造口岸联动、平行安检、无感转关等改革创新举措,建成三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在周边综试区率先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秒通关。“三合一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获海关总署推广,“打造跨境电商特色园区构建中国—东盟贸易新通道”入选商务部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
增便利、优服务,政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在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特色,梳理出50个自选“一件事”同步推进改革;推进“拿地即开工”、工业项目“标准地”、“多测合一”、“联合验收”等系列改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时限、减材料、并流程、全覆盖”,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工改评估结果,南宁市作为广西唯一样本城市,在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六;率先在全区试点应用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审查要点改革,实现全城“无差别、同标准、同质量”办理,为广西推广使用提供南宁经验;深入推动“经营主体服务码”应用,全面实现“一企一照一码”,今年4月,南宁市成为广西首个经营主体总量突破“百万”的城市,经营主体数量持续位居全区第一;深入推进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深入项目现场和企业一线,以突出问题的“减法”换取企业成长的“加法”。截至目前,共协调解決调研服务发现问题444个,已办结434个,办结率97.74%;完善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对企业“办不成事”诉求办理进行精准督办。截至目前,共受理企业诉求2754个,已督促58个单位解决企业诉求2646个,企业评价满意度达99.56%。(记者 朱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