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11月21日,山西省委常委会审定通过《山西省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11月29日,山西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发出建成教育强省的动员令,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省,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优质教育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样板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杜晓楠 摄)

12月10日上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介绍山西全省教育工作整体情况,并与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正厅长级),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军;山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文一;山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东、李金碧、梁宏宇联合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统揽全局、把握大势,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重要制度安排、重点改革任务,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度、强度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省、市、县均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机构,财政性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得到全面落实,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以上,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6%,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在学人数超过百万,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升。

3年来,山西省委书记、省长率先垂范,省党政领导走进高校登上讲台,为师生讲授思政课70余次,形成山西省思政品牌。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思政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率先成立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山西建设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286所,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100所,通过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通过高校托管、示范中学帮扶等方式,支持每个县重点办优办强一所公办优质高中,将县中打造成为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全省中小学“5+2”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城区有需求小学“放心午餐”实现全覆盖,大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实现全覆盖,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西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历史性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跻身“双一流”建设序列,3个学科进入国家“A”类学科,3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两院院士增至7人,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增至150人,国家和教育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增至42个,近百个产业学院实现全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全覆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成功转化落地。5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200万人,成为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山西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一系列根本性、引领性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行稳致远。教育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双减”重塑基础教育生态,中考、高考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不断深入,“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加强“留学山西”品牌建设,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切实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马骏说,山西教育发展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引领方向明确,职责使命催人奋进。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力争在立德树人实效上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在提升服务支撑山西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教育数字化推进工程,力争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取得新突破;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实施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在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高校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程、教育合作交流深化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力争在持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作出教育贡献。(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