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是黑猪还是白猪?很多人会回答“白猪”,因为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白白胖胖的。然而,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猪八戒的形象是这样描述的:“黑脸短毛,长喙大耳……”
为什么在大家的印象中生猪是“白”的?这源于20世纪50年代“洋猪”来华。1950年,中国第一次小规模引进苏联大白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原产英国的约克夏猪,而这些猪大都是白色。
自20世纪80、90年代洋猪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以来,进口瘦肉型猪种已占据九成以上市场份额。国产本土猪市场地位被挤占,海南临高猪作为六大本土地方猪之一,也随着外来品种的引进和杂交以及养殖成本的提升,临高猪的数量急剧减少,在2006年年底,临高猪纯种母猪数量小于1956头,纯种公猪数量少于10头,纯正品种濒临灭绝的危机。对此,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临高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展开抢救性保护工作,促进了有300余年历史的临高猪品种资源的稳定遗传。
临高猪保种保卫战
临高猪是海南地方猪品种之一,因产地于海南北部的临高县而得名。临高猪,又因临高乳猪而得名,表皮的黑皮黑毛由头到颈、背、腰、臀以及尾根连成一片,约占整体的1/3至2/5,腹部至四肢皮毛均为白色毛,在黑白毛交界处有约4至7厘米宽的黑皮白毛形成一条边缘整齐的灰带,拥有老鼠耳、瓦筒嘴、肩扛背、铜锣肚、单双脊,额头上有白色倒三角形流星以及尾根部有一撮白毛的独特外形特征。
关于临高猪的来源有各种说法,比较权威的是1975年原海南农业局根据广东猪种的分类、体型、特征等历史资料分析后,认为“临高猪与吴川塘掇猪相似,主要区别是塘掇猪白颈,临高猪黑颈。推定临高猪系吴川塘掇猪和海南山猪杂交的后代,因为形成临高猪小耳黑背类型,是由于山地猪血缘的影响及人们对体色特别偏爱,经长期选育的结果。这个猪种约在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开始,明朝(公元1368年—1643年)开始杂交,随着汉族人口的增多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形成临高猪的优良性能,并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然而,由于洋猪的大量引进和饲养,以及其它品种的杂交冲击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临高猪的饲养量和纯正率急剧下降。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以及海南省畜牧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在临高县多文镇红华农场畜牧队,建立了海南省惟一的临高猪省级保种场——临高盛金成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临高猪的保种及提纯复壮工作。
临高县盛金成牧业有限公司在临高猪的保种工作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自2008年建场以来,一直坚持临高猪的保种和改良。在非洲猪瘟仅剩1头种公猪的打击下,依旧坚持不懈,在2020年3月复产后,成功收集到40多头临高母猪,6个家系,7头临高公猪,7个家系。经过近3年多的培育,目前已经选育出300多头纯种临高母猪、公猪20多头,为临高猪的保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在2022年被评为海南猪(临高猪)的省级保种场。
“临高猪保种的同时,更需要把饲养群体扩大,只有进行规模化的养殖以后,才能将临高猪的群体扩大,才能有效的进行商业开发和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保种-扩繁-深加工绿色全产业链’。”公司总经理李小峰介绍,在临高猪饲养过程中,他们全程采用酵素菌发酵,根据一定的配比,用牧草和精饲料根据不同的猪群用不同的比例去配比饲养,这样母猪的健康程度会更高,乳猪口感会更好。
做大临高猪特色产业
临高猪作为海南地区的重要地方品种,保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保种工作有助于维护这一遗传多样性,防止因外来品种引进和杂交而导致的基因流失,为未来可能的遗传改良和育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通过保种工作,可以确保临高猪的数量和质量,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临高乳猪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制作工艺,成为海南地区的特色美食,深受消费者喜爱。保种工作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提升地方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当前畜牧业的发展中,临高乳猪因其独特的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成为了重要的培育目标。”临高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青表示,畜牧中心作为主管部门,通过动物疫病防疫、免疫、检疫等进行监管。在防疫方面,按照省里的工作方案,实施落地监管检疫,对非洲猪瘟、布病(布鲁氏菌病)开展检测工作,每年春季、秋季都进行打疫苗的免疫检测。同时,为了做好临高猪推广工作,将加大临高猪保种工作力度,省农业厅2025年计划安排临高猪濒危资源保护经费50万元,支持临高猪保种场饲养母猪200头以上;鼓励专业户、农户饲养临高猪,扩大临高猪养殖规模;积极宣传推广临高猪,2025年将委托保种专家组到临高开展临高猪调研工作,研究制定临高猪品牌推广方案,做大做强临高猪特色产业。
在加强品种保护的同时,推动产业化发展以促进临高乳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聚焦临高猪相关产品的深加工及全产业链的打造,根据市场以及临高猪的特点开发出相关的产品品类,如鲜肉、白条、烤猪、蒸猪等等一系列的品类。”李小峰说,要深挖临高猪的相关品牌,拓展和延伸临高猪的产业链,围绕临高猪的来源、历史、特性、饲养、口感、作用、营养价值等相关内容,进行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打造集临高猪博物馆、临高猪可视化饲养、临高猪产品展示、临高猪乐园、临高猪研究院等一系列功能的研学及旅游基地,展示临高猪深厚的猪文化,打造出全国闻名遐迩的猪文化乐园。
临高县烤乳猪协会秘书长林政慧认为,临高种猪的保护是一系列工程,但归根结底离不开品牌保护,只有围绕“临高乳猪”品牌做好乳猪产业,打造一系列消费者认可的产品,这样的保护才是有效的,才是可持续的。
目前,临高正在着力打造“临高烤猪师”劳务品牌,以品牌提升产品形象和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值效益,促进临高乳猪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记者 林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