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衢州市美丽的常山港边,浙大衢州“两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正成为孕育人才、项目、成果的科创摇篮。自2018年底正式揭牌以来,浙大衢州“两院”在对接衢州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企业转型上起到了科技支撑作用。
去年,衢州市依托浙大衢州“两院”,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引进了化工领域五大院士团队等科研力量,与北京化工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共建创新研究院;整合了浙江省乃至全国高端化学品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统筹推进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这些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持续发力,取得一些亮眼成果。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的巨化集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峰团队联合研发的数据中心冷却液项目,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大规模应用后每年可节约用电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全年发电量。
在与当地产业对接上,衢州持续推动“五链”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产业一研究院”“一县一研究院”技术创新体系,为产业创新提供战略支撑。例如,引进了浙江大学人才团队共建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为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蓄势赋能;与复旦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共建衢州复旦研究院,激活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动能。目前,衢州市属6个县(市、区)已成功创建产业创新研究院,实现了“一县一研究院”全覆盖。
在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实验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现场,仍是一派争分夺秒、热火朝天的景象。目前,基地已开展近40个项目,趋于饱和,不少企业只能排队干着急,甚至多家拥有中试车间的企业也选择来此基地展开中试,因为这里的“一条龙”服务让成果转化变得省心、省力、省钱。在中试基地,化工材料、环保设施、集控室等资源配套齐全,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使基地真正成为实验室与生产车间的纽带。如今,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服务对象覆盖安徽、福建、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有多个亿级项目正在落地洽谈。二期一标段9个中试车间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有效缓解需求企业的排队时间,加速创新成果在衢州市落地生金。中试基地只是衢州服务企业、服务产学研联动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衢州市科技局在打造成果转化品牌方面,开展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衢动力”系列活动,包括持续推进校企“双走进”等主题活动。
浙大衢州“两院”的科研方向涵盖了多个与衢州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领域,科研人员们不仅在各自研究领域内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目前,浙大衢州“两院”已拥有多项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研究院的科研实力,也为衢州市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等主要科研领域外,浙大衢州“两院”还积极拓展新的科研方向,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浙大衢州“两院”充分发挥化工学科人才优势,紧扣衢州化工新材料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在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过程中形成集学科、人才、产业一体化融合式创新生态系统。现已引进海内外全职博士研究员149人,获批国家级平台3个、省级平台10个,与巨化集团等60余家衢州企业开展项目合作200余项,在衢州孵化企业17家,助力衢州市科创能级大幅提升。
未来,浙大衢州“两院”将继续深化浙江大学和衢州市的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