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守护千年瑰宝 赓续蜀道文脉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仲冬时节,绵延数十里的蜀道翠云廊昭化段依旧苍翠葱茏,道路两旁的古柏遒劲挺拔、高耸入云,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松柏木的清香随风飘荡、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凤爪柏 (邹星雨 摄)

  “这一段蜀道保护得很好,给人一种穿越时空之感,特别震撼!”游客章先生感叹不已,“尤其是沿途的古柏树,每一棵都挂了‘身份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柏树的具体信息。”

  蜀道翠云廊昭化段地处蜀道金牛道的核心地段,是翠云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当地官民十分重视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从明代起就有官员离任时清点行道树制度。

  近年来,昭化区高度重视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工作,通过抢救复壮、主动性预防保护、改善群落空间结构、改善立地土壤环境等举措,持续改善古柏正常生长环境;同时,该区以林长制为抓手,常态化开展蜀道翠云廊巡查工作,让蜀道焕发出蓬勃生机。

  “我们在巡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前来游玩的游客,这时候我们就会充当起‘蜀道讲解员’的身份。”蜀道翠云廊昭化段护林员郭元敬告诉笔者,“通过和游客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古蜀道的历史故事,感受到蜀道文化的深厚底蕴。”

  今年,昭化区还结合蜀道古柏断带种植,在蜀道翠云廊昭化段(凉亭子)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植树添绿,真正把“保护和传承好蜀道翠云廊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落到实处。

  “蜀道翠云廊不仅是旅游景区,也是我们这里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好蜀道翠云廊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昭化区昭化镇鸭浮村村民张铃山说,“之前区上组织植树活动,我立刻就参加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就会过来看看这些树苗的生长状况,虽然这些树现在只有一个人那么高,但是我已经能想象到多年后这里长成一大片柏林的样子了。”

  昭化古城是蜀道翠云廊自北向南的起点,多年来,昭化区围绕昭化古城及其周边区域,切实做好蜀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一方面,当地实施剑门蜀道遗址(昭化段)昭化古城消防工程、考棚保护维修工程项目等工程,让蜀道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与群众生活,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蜀道的魅力;另一方面,当地不断强化文物保护力度,多部门协同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行动,“政府+文物行政+属地乡镇”协同保护文物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如今,蜀道已然成为了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旗帜,它在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领略自然美景、感悟蜀道文化的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不懈努力。(记者 戚原 通讯员 邹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