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孔府过大年·儒韵中国年”活动启幕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孔府,赏民俗、话团圆。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圣人故里过大年。1月19日,2025“孔府过大年·儒韵中国年”在孔子故里曲阜正式启动。舞龙灯、耍狮子、写福字、拓年画、看非遗……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和儒家文化体验一一在孔府景区上演,伴随着和煦的阳光,现场处处营造着浓浓的年味儿。

2025“孔府过大年·儒韵中国年”活动现场(杨国庆 摄)

写春联 拓门神

千年孔府年味儿浓

伴随着传统乐器演奏的《金蛇狂舞》,孔府大门缓缓打开,福、禄、寿“三星”从大门中踱步而出,为在场的每一位游客赐福赠祥,送上最诚挚的新年祝福。国韵风华,华彩绝伦,此次三星赐福仪式与“巳巳如意”华服秀紧密结合,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十二套精美汉服、十二道独特风韵,仿佛一秒“穿越”,让人梦回千年,尽情领略东方美学的极致魅力。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活动现场,在孔府大门东侧,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子书画院名誉院长孔祥胜手中的毛笔正龙腾蛇舞,一幅幅饱含着浓浓年味、寓意吉祥的春联跃然纸上,一张张“福”字也被送到现场市民及游客手中。“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旧时每逢过年,孔府和家家户户一样,都要张贴春联、门神,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孔祥胜解释。

而在孔府大门另一侧,工作人员将孔府“门神”木刻印版均匀涂墨,然后将宣纸紧覆其上,经过细致打拓后,一张张“门神”的底版便“闪亮登场”。古法拓年画的技艺让现场充满了孔府特有的年味儿,引来不少游客现场参与拓印,想把福气带回家。

“以前听说过孔府的春节很热闹,但没见过什么样,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真是太有意义了。”来自济宁学院的留学生约翰·普罗斯珀·托帕体验过拓印技艺后笑道。

2025“孔府过大年·儒韵中国年”活动现场(杨国庆 摄)

年味记忆被激活

文化传承“接地气”

“孔府自古以来传承着规模最盛大的中华民族春节仪规,是现存最古老的中国家庭过年的最完整模式。”贴春联、纳福运。在孔府重光门前,孔子第76代孙、曲阜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孔令绍一家受邀在孔府张贴春联,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家族传承色彩。

作为全国文明家庭的代表,孔令绍家庭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孔令绍本人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宣讲家风,他的家庭更是秉持着儒家文化的精髓,注重家庭教育,传承家风家训,先后获得“全国五好家庭”“山东省最美书香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在活动现场,孔令绍与游客们分享了他们家庭的故事和传承文化的经验,赢得了现场游客的阵阵掌声。

2025“孔府过大年·儒韵中国年”活动现场(董绍进 摄)

今年“孔府过大年·儒韵中国年”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非遗市集,孔府花馍、绢花等众多精美非遗作品和文创产品一一映入眼帘,为游客呈上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与此同时,“送万福拍万照惠万家”“万福迎春”“运河大集”等环节更是让人处处感受到记忆中的年味儿,也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

“作为‘天下第一家’的孔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传统,这种将传统文化与新春佳节完美结合的方式,让我们年轻人对文化守护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曲阜好礼”有创意更有文化气息,这些照片不但记录下了孔府独特的文化景观,也让我们一家人有了2025年的第一份美好回忆。”来自辽宁的大学生游客王飞宇说。

“‘孔府过大年’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年,一系列充满文化味和参与感的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全面了解、亲身体验‘天下第一家’的独特魅力,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曲阜市副市长储艳丽表示,下一步,曲阜市将以春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整合新春灯会、明故城光影秀、运河大集、民间艺术表演等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曲阜力量。(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曹楠 郑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