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很不平凡、极为不易,是砥砺奋进、克难前行的一年。山西这一年来,面对结构性和周期性矛盾叠加、长期性和短期性问题交织的复杂严峻形势,经济承压前行,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前低后升,进入四季度增速加快,许多领域发生积极变化,有利因素不断增多,回升向好态势明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山西两会期间,记者了解到,山西加强经济工作指导帮扶,逐月调度经济运行,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全面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争取政策性资金824亿元,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219.6亿元。加快“两重”“两新”政策落地,76个“两重”项目开工建设,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长11.2%,发放以旧换新补贴48.3亿元,带动新能源汽车、家电类消费分别增长40.9%、24.8%,惠及160余万人。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领域100个省级标杆项目,工业投资增长7.7%,高技术产业、新能源发电投资分别增长33.4%、29.6%,开发区工业投资预计增长9%。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晋人民期盼已久的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演艺经济蓬勃兴起,晋祠天龙山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乔家大院恢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行锡崖沟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广武滑雪场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策划“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隰县小西天、应县木塔等景区流量出圈,文旅市场持续火爆,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人次、经营收入分别增长16.9%、11.3%。竹叶青等14个品牌入选中华老字号。100个乡村e镇全面投运,农村寄递物流助力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城乡市场畅通衔接取得新进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山西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力争保持正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不折不扣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综合各方面因素,山西有信心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从发展环境看,我国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和“四大优势”,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党中央深入实施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建设战略腹地和战略备份基地,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效应持续放大。从山西本省条件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转型发展积厚成势,现代化建设前景广阔。山西正牢牢把握一个“根本保证”和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以高质量发展实绩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论。
会上记者了解到,2025年,山西聚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5类县城11个试点县差异化发展,鼓励人口规模集中、建成区面积较大的县城加快发展,引导人口流失县转型发展。以人为本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改造“三区一村”,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推进过境县城国省道改线。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每个县办好1所公办高中,组建县域养老服务联合体,50所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服务水平。尊重历史文脉,加强风貌设计塑造,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县城。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就业安家。山西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一体推动兴业、强县、富民,每个县发展1—2个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打好特优牌,发展全谷物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休闲农业、创意智慧农业等乡村富民产业。潜力县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标杆。发展乡村旅游,加强非遗民俗活化利用,推动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完善商业网络设施,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县域全覆盖。有序推进二轮土地延包试点、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等改革,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市场对接联通、要素双向流动,构建以县城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山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合理密植种植技术,确保粮食产量达到297.1亿斤、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落实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综合改造利用盐碱地,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新增恢复水浇地60万亩。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扩大有机旱作·晋品等品牌知名度。加快晋中国家农高区发展。实施节粮减损专项行动。推广农业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建立促进增效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推动移风易俗,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更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着眼促进人的现代化,今年将再办好15件民生实事: 一是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标准化社区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和助餐服务。二是为2万名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健康筛查。三是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1000台,培训红十字救护员5万人。四是开展扶残助学圆梦,抢救性康复救助残疾儿童8000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4万人。五是采取省属企业招聘1万人、招募社区助理3000名等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六是实施住宅自愿加装电梯600部。七是推动惠商保惠及全省个体工商户。八是推动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率达到60%以上。九是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全面实行农产品快速检测。十是继续实行农产品上行快件物流补助。十一是维修农村供水工程1800处,受益200万人。十二是建设50个乡镇级、650个村级标准化饮用水源地。十三是建设一批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特色乡村驿站。十四是免费送戏下乡1万场。十五是新建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用心尽力把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父老乡亲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早行功不负,实干业必成。省两会是山西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节点关键、意义重大。山西省上下正满怀信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能早则早、快人一步的冲劲抢先机、应变局,以事不避难、逢山开路的拼劲破难题、解困局,以抓铁有痕、较真碰硬的韧劲见真章、开新局,以只争朝夕、善作善成的干劲建新功、交答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