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兴城以党建引领乡村高效能治理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走进辽宁省兴城市大寨满族乡郭家屯村,村容整洁、风景如画、人和业兴,一条条平坦水泥路通屯到户,一座座干净农舍错落有致,一幅“高颜值、气质佳”的乡村建设新图景映入眼帘。

谁能想到,四年前,这里还是阵地建设落后、人居环境差、村集体经济不强、村党组织战斗力弱的“软弱涣散”村。在经历一系列有效举措,郭家屯村实现了蝶变重生。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阵地建设。面对村室老旧,面积狭小等问题,村两委班子结合实际情况,全力整合资源,将党支部活动场所进行整体翻修,达到“一场五室”建设标准,确保“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正常开展,筑牢党的建设根基。同时,尊重民意,凝聚民心,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对于村里要做的每一个重要决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大家共同商议。党员和村民代表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形成全民自愿参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乡村环境整治行动中,村民们义务参加劳动,对村内环境进行全面清扫,不要工钱,不计报酬,只为将自己家园建设更美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村里节省一笔不小的雇工费用。

郭家屯一角(金绥昕 摄)

发挥党建引领,创新治理模式。环境改善了,随之而来的是后续管理。村内垃圾怎么清理、道路两侧树木怎么管理,如何长效保持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郭家屯村两委面前。经过研究,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制定了一系列自治管理办法。坚持建管结合,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十星文明户”评分标准和宣讲团宣讲内容,多种形式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结合“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形成了村两委班子带头、党员干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郭家屯村还借鉴城市小区的物业管理经验,由村委会牵头,村民自治出资购买服务,每户每年出资100元,雇佣1名村民清理本村垃圾,实现了村内垃圾日产日清,村民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结合网格化体系,乡村治理有成效。2020年,郭家屯村在兴城市率先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备三级网格员,村党总支书记任网格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任二级网格员,党员、村民代表等任三级网格员。按照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就近就便原则,每名网格员负责联系约10户居民。全村常住户全部纳入网格,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村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村两委班子成员定期入户调查,详细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牢牢把准工作方向。网格管理以服务村民为原则,将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防火防汛、信访维稳、矛盾调解等工作全部落实到网格,全面推行亮身份制度,群众有问题直接联系网格员,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作用。

探索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就如何发展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郭家屯村多次召开会议,集体讨论。郭家屯村的土地不适合种植大根萝卜、豆角等高回报的作物,想要发展经济,提高百姓收入就必须在其他地方下功夫。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郭家屯村探索实施了伟嘉养猪、榨油坊、鲜花大道种植油葵、房前屋后种植港椒等项目。同时,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一方面以郭家屯村闲置校园场地为基础开展招商工作,通过出租场地收取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引进了木梳厂,年租金8万元,合理地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建设飞地项目,在交通便利的兴旺村的村部广场建设恒温库,对外发包,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在多项新举措的推动下,郭家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水涨船高”,2024年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记者 王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