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 |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大模型产业生态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受访者供图)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提交多项建议,其中核心议题聚焦于“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平台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刘庆峰说,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度重构的背景下,我国需突破对进口算力的依赖,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生态,以实现技术安全与产业创新的双重目标。

国产算力是大模型研发的“地基”,当前我国在算力上,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已具备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的能力。刘庆峰提出了从算力到应用全面布局的三大路径:一是鼓励国产算力研发与应用。对国产算力芯片研发企业及使用国产芯片训练大模型的企业给予专项支持,并在国家公共算力资源分配中优先倾斜。同时,推动央国企优先采购全栈自主可控的大模型产品,加速行业垂直应用的落地。二是构建数据共享机制。依托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大模型在产业中形成“数据飞轮效应”,促进数据回流与模型优化,从而在医疗、教育等专用领域实现超越。三是专项支持生态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完善国产算力平台的工具链、开源社区及开发者生态,例如专项支持算力底座上的大模型算法创新和开源框架建设,加速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针对大模型生成虚假信息(“幻觉数据”)的隐患,刘庆峰呼吁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双管齐下。在技术层面,建议研发AIGC幻觉治理平台,建立内容溯源机制,定期清理互联网中的虚假数据。在管理层面,建议推动网信办、国家数据局牵头制定生成内容的可信标签体系,并要求企业提交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报告。

刘庆峰认为,我国在数据规模、应用场景和政策推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若能以长期主义精神加强源头技术创新,将率先收获AI产业红利。他呼吁:“在底座大模型‘七八十分’的并跑阶段,通过行业定制与场景深耕,我国完全可以在重点领域实现‘九十五分’的突破,真正解决社会刚需。”(本报记者 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