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沃土”培民营之苗 厚植“良田”促高质量发展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山西省内起步较迟且面积最小的省级开发区,自2020年挂牌成立以来,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紧紧锚定“两个健康”发展目标,以“三个突破”为有力举措,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探索契合自身实际的“小体量、大作为”特色发展路径,全力推动区内民营经济量质齐升。

从规模体量拓展来看,霍州经开区的民企数量从挂牌初期的8家增长至目前的96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88%,彰显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与关键地位。在发展质量提升方面,“四上”民企由起初的2家增长至17家,占“四上”企业总数的68%,实现规模和质量双飞跃。在高新技术发展层面,高新民企从无到有,目前已增至4家,占高企总数的66%,标志着民企在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

当前,霍州经开区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推动创新驱动等重点工作,对标一流,狠抓政策落实,持续改革创新,全方位为民企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打造临汾“三基地一中心”,助力临汾实现“三个努力成为”目标、推动山西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夯实发展根基。霍州经开区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加强与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依托“霍州市人民检察院护企检察室”保障民企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并助力民企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组织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法律咨询、维权和体检等服务,帮助民企依法健康发展。鼓励民企深度融入开发区建设,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运营特色产业园,承担物业管理、环境维护、公共服务等事项,并协同相关部门建立跟踪联系机制,定期沟通、提供政策辅导,解决企业参与开发区建设的难题,激发积极性与创造性。优化执法监管机制,健全联合执法及隐患共治体系,推行“监督+服务”执法,采取柔性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事项依法免罚或不罚,推动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开发区监管责任贯通联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建立重大项目审批“5+1”机制,组建专业全代办团队,优化服务流程,制定详细指南,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办理时限,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审批服务,通过全程指导、定期调度、跟进服务,提高审批质效,增强企业满意度。

着力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强化智力支撑。发挥博士服务团作用,以民企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并建立需求清单,精准选派博士,充分发挥桥梁纽带、推动发展、参谋助手作用,为挂职博士提供干事创业平台,优化服务保障,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深化省校市校合作,依托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围绕民企转型升级需求,构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产业共建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重点在新材料应用、火电固废资源化利用、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等领域,与高校联合科研攻关,共建研发平台,加速高校成果在民企落地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依托霍州市技工学校及省级培训基地,联合民企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建立长期稳定就业合作关系,举办技能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学员实践能力,为企业输送急需技能人才。开展专场招聘活动,聚焦电子科技、厨卫具、新能源光伏等产业,通过“行业专场+精准对接”模式输送技术人才,采取“送岗入企+送才上门”双通道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促进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构建创新平台体系,依托太原理工大学霍州智能再制造研究院、山西省智能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太原科技大学“多链融促—协同创新”服务基地,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强科技合作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民企创新能力。挖掘博士服务团潜力,组织民企申报博士工作站,搭建企业与高校博士团队合作桥梁,加强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争取专项创新资金支持民营创新。推进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霍州分中心、山西省高端装备产教融合中心煤机装备(霍州)分中心、霍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助力霍州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鼓励民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在技术、产品、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推动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让民企在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破解融资难题。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构建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政银企”联席会商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交流,分享政策信息,实时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实现诉求闭环管理。探索“融资渠道拓展三联动”模式,通过产业链对接会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资金融通;利用政策工具组合包放大财政金融协同效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发专属信贷产品,精准匹配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构建“金融服务直通车”机制,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入园惠企”专项行动,搭建项目融资快速通道。目前,霍州市联合中国银行临汾分行在厨卫具产业园建立金融助力示范点,累计授信1900万元,缓解民企资金压力,支持企业购置先进设备、扩大生产、开展研发创新,助推产能提升。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精准开展链式招商,依托霍州产业基础和能源优势,聚焦高端装备、电子科技、厨卫具制造等产业,制定招商图谱,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和关键领域精准招商。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合作,拓展招商渠道,对接优质企业,通过招商推介会、行业展会等方式宣传霍州投资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生态,把握“双碳”目标机遇,利用光照资源发展光伏发电,对接储能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构建“光电储用”一体化产业链。支持山西凌微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晶圆制造、芯片设计制造、连接器制造等上下游企业,完善电子产品制造链条。依托劳动力优势,加大厨卫具制造企业招商力度,打造产业专业镇。利用霍州市工业固废资源,招引利废企业,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链集群。促进民企绿色发展,目前开发区已有7家绿色建材企业,其中6家为民企,并成功培育1家为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企。鼓励民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型绿色建材,引进先进工艺,实现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民企与高校合作,围绕煤矸石资源化、清洁化、高值化利用等技术攻关,协同推进固废污染防治和资源化高附加值利用,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助力民企绿色可持续发展。

加强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发展。深化思想政治引领,采取理论宣讲、集中培训、座谈交流、法治宣传、党建活动、入企服务等方式,引导民企理解国家政策,坚定发展方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民企党组织建设,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优化党组织班子,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担任负责人,推动党建与经营管理融合,设立“党员示范岗”“红旗车间”“红旗班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发展。培育企业家国情怀,引导民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诚信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员工权益,强化生态保护,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家国担当,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