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在哪里工作,工作稳不稳定,收入情况如何,每个月的收入够不够生活。”“你家的柚子长势怎么样”“你们申请的助学补助下来了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海南省临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驻波莲镇多贤村乡村振兴队队员吴不达日常帮扶工作之一。
“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我又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熟悉农村生活并且热爱农村,所以我来到了多贤村。”吴不达说。自2021年6月驻村以来,吴不达以村为家,倾心帮扶,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在他的带动下,多贤村村“两委”干部工作热情高涨,形成强大合力;在他的努力下,多贤村不仅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更是在2022年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
红色基因的守护者
多贤学校作为解放海南岛琼西接应指挥部旧址,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是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面对年久失修、即将损毁的困境,2021年底,吴不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投身修缮工作,与驻村第一书记多方奔走,争取到修缮经费70多万元。修缮工作完成后,吴不达并未停下脚步,他又马不停蹄地协助对接海南省博物馆,全身心投入到陈列文本大纲编写及布展工作中,深入挖掘革命故事,力求生动展现“抢滩精神”的深刻内涵。2023年1月布展圆满完成后,2月多贤学校免费向公众开放,吴不达主动担任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深受触动。
如今,多贤学校成为临高县红色教育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累计接待各级政府、社会组织或团体参观400余次,超3万名游客到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多贤学校于2024年被临高县委授予首批县级党史教育基地,2025年被列为海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产业振兴的开拓者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吴不达深入挖掘多贤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他精心打造红色研学基地,规划红色文化观光带和教育基地,策划了“主题课程、参观体验、情景演绎”等一系列丰富的研学产品,推动红色教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落地,吴不达积极协助争取到100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资金,用于多贤学校布展、研学中心建设及基础设施提升。在上级指导下,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后实现了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2万-60万元固定保底收益,还提供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农业转型方面,吴不达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退桉改柚产业项目。面对土地流转中村民观念转变难的问题,他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们有很多的顾虑,总担心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只能不停地去和村民们讲解相关政策,用数据和案例消除他们的顾虑。”吴不达介绍,他已争取到209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柚子产业,该项目兼具生态效益与长期收益,目前已完成土地测量约300亩,提前培育种苗,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基础。
民生福祉的践行者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中,吴不达始终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力做好脱贫户、低保户、监测户等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
驻村期间,他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次,831人次参与,帮助村民提升就业能力;帮助209人次申报“雨露计划”,发放补助36.57万元,为贫困学子点亮求学希望;帮助292户次申报“4000元奖励1000元”政策,发放补助47.7万元,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帮助65人次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发放贷款341.2万元,为创业者提供了资金支持。
吴不达结对帮扶的5户脱贫户,每家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他常深入村民家中,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鼓励他们积极务工就业。村民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全力解决,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成为了村民心中的贴心人。
“2023年到了每两年一次轮换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时期,但我感觉我还有好多事情还未完成,总感觉回去很不甘心,于是向组织申请继续留在多贤村。”吴不达介绍,接下来他将寻找更优质的产业并引入多贤村、将多贤学校申报为2A级景区等,为多贤村及其村民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带动多贤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多贤村,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与吴不达的付出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很多老村民、老干部都对吴不达赞誉有加。夸其是他们见过的最好驻村干部,对此吴不达是这么说的,“既然选择了驻村帮扶这条路,我们就有义务和责任把村里的事业干好,把群众的事情办实。用心用情用力,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肩上使命,苦干勤干实干,让老百姓满意。”吴不达用行动诠释了乡村振兴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自贸港建设的征程中,他用四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记者 林春宏 通讯员 黄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