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中医院院长阿俊仁畅谈今后医院发展
坐落在祁连山南麓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因森林覆盖率超过43%,居青海省之首,被誉为省会西宁的“后花园”。
在绿荫蔽日、三山环抱中,始建于1968年的大通县中医院风雨兼程走过近一个甲子,秉持“仁爱 厚德 精术 远志”的院训精神,把健康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了各族群众的心田。
悬壶济世,杏林花开
高原的春天,躲藏在4月探春的花蕾里。
“我们病人两年前得了脑溢血后遗症,通过中医院治疗,现在手脚能动了,效果不错。”4月10日,在大通县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来自向华藏族乡的李德英作为家属守候着正在治疗的患者,回答来访者的疑问。一旁,主治大夫张玉寿对躺在病床的患者麻利地实施着“针灸+热敏灸”的中医治疗。
“在这两种中医疗法的基础上,我们还同步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能。”张玉寿说。
走进中药贴敷室,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杨俊峰打开储藏柜介绍:“中药贴敷类治疗,以前因医疗手段落后,大部分中医院对患者可能只用一个方料,现在伴随医疗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们医院实现了辩证论治,因(病)人而异,对每位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症形,使用的治疗方法和方料不一样,我们中药贴敷种类能达到196种。”
医院的针灸推拿康复科是省级重点专科和国家西北区域康复诊疗中心联盟成员单位。科室运用以中医为主、中医适宜技术及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特色诊疗技术治疗多种疾病,在县域内享有良好声誉,并吸引了县外人员慕名而来,得到了患者的一致信任和好评。
在脾胃病科,浓重的艾草香味弥散在楼道。护理组负责人陈燕对主管病房的4名患者不停开展观察:“这几位病人有的患脾胃虚寒、有的患糖尿病,比较适合中医艾盒灸治疗。”
医院脾胃病科特色诊疗得到患者好评
脾胃病科主任张瑞敏对科室多年来的发展充满自信:“我们科室被评为国家级农村地区重点专科建设科室、‘西宁市中藏医名科’,是省级重点专科。科室目前积极开展了消化道精细化检查、早癌筛查,实施的内镜下ESD、EMR手术及中医辅助治疗,已走在了省内县级医院的最前列,中医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效果明显。”
据大通县中医院副院长马麟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医院紧紧围绕“中”字做文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先后获评青海省老年友善型医院、“西宁市中藏医名院”称号。除已建成两个省级重点专科外,内分泌科、疼痛科、老年病科、妇科、肛肠科、肺病科等中医特色鲜明。目前,医院设有15个临床科室及各自科室的特色诊疗室、5个医技辅助科室、14个职能科室。
此外,医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共11类75项,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率逐年上升。开展中医临床路径57种,入径率和完成率还在逐年提高。制定的43个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充分应用于临床。
巡回医疗,服务惠民
“2024年,我们医院开展了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服务范围涵盖县域内27家乡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289家村卫生室,一年间共接诊患者3700多人(次),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全面的健康体检服务。”大通县中医院院长阿俊仁对这项工作乐此不彼。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通过1年来的巡回医疗服务,大通县中医院中藏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广泛推广和实施,医护人员以防治农村牧区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为患者提供免费检查化验、疾病诊断、29类中藏医适宜技术现场示教与带教查房等服务,惠及6300多名患者,有效打通了中医药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在家门口便可享受“简、便、廉、验”的中藏医药服务。
医院藏医门诊专家团队还在基层全面开展藏医帮扶,为2600多名患者免费展开铜罐治疗、格宁疗法、美杂疗法、优杰疗法等特色项目治疗,得到各民族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此外,医院成功举办三届共九期大通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精选中医骨干师资,理论授课与技能操作相结合,覆盖30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显著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素养和技能。“大通县域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和巡回医疗服务工作案例”获2024全国医院管理创新十佳案例。
与此同时,医院专家团队运用临床带教、病例讨论等多元方式,对乡、村963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现场培训与示教,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有效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在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的能力,切实增强了医务人员实际诊疗水平与业务素养。医院还面向各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与村卫生室村医,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开展5期培训,共培训280多人,传授30多种中医治疗技术,大大满足了各族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推广和普及。
2024年,医院门诊中药处方占比、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比、门诊非药物疗法人次占比分别同比上升13.97%、12.15%、7.21%。急诊超过10.2万人(次),同比增长6.42%;住院1.1万多人(次),同比增长1.18%;县域内就诊人次同比上升1.51%,省内异地就诊人次同比上升35.59%,省外异地就诊人次由原来的十多位,激增到300多位,远远超出预料。
阿俊仁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将开启新的画卷。扬帆起航正当时,新时代赋予了医院新的责任,大通中医药人将以全新面貌奋进新征程,瞄准‘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靶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中医药发展战略,持续发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中医力量。”(记者 申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