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萧山:以有力监督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通过强化监督与优化服务双轮驱动,以全链条、数字化、有温度的监督举措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政企联动推进清廉民企建设,展现了一种创新的治理思路,通过强化监督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机制创新破解审批难题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膜材料小镇,C13区块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杭州科百特半导体分离膜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谭默晗站在规划图前感慨:“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了10个工作日,真正实现新出让工业土地‘拿地即开工’。”此前,河上镇纪委在下沉监督时了解到该企业的实际需求,立即协助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完善重大项目审批协调代办机制,将审批时限大大压缩。

萧山区纪检监察干部走访产业园区增值化服务中心窗口了解助企政策落实情况。(赵茹逸 摄)

这是萧山区纪委监委深化为企服务、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一个缩影。2025年以来,萧山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坚持强化监督和优化服务双管齐下,严肃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压实营商环境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亲而有为,无事不扰。聚焦涉企检查频次高的问题,萧山区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全面整合涉企执法检查事项,探索推行“集中去一趟、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方式,有力推动涉企检查“一次到位”,建立“无感监管”清单和“无事不扰”清单,检查户次总数同比下降23.01%,切实为企业减负。

“每月底我们都会对该机制进行跟进督导,通过检查相关单位的入企记录、不定期实地抽查等方式,深入查找是否存在过度检查等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护航。”萧山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进企次数变少了,服务质量却不能减。萧山区纪委监委通过亲清“廉”络员、“楼小二”等载体,深入企业,广泛收集企业问题反映和诉求需要,配套制定“收集—反馈—跟踪—回访”闭环模式,搭建起政企“廉”心快捷通道,实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日前,第十派驻纪检监察组对监督平台内企业开展分类走访和回访抽查,对惠企政策兑现和企业诉求开展“回头看”,并推行“亲清政商评价”,累计帮助37家企业解决问题49个,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

萧山区纪委监委通过构建全链条的监督机制,确保从政策制定、执行到效果评估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督。这种全方位的监督模式有助于发现并纠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确保政策能够精准落地,真正惠及企业和民众。

数字赋能提升监督效能

在萧山区,为破解限额以下工程长期存在的流程管理分散、监督管理薄弱、行权追溯较难等问题。萧山区通过贯通小额工程数智交易监管服务平台、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和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有力打造限额以下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体系,推动线下分散监督变线上一体化监督,形成“全周期管理、全过程监督、全领域治理”监督治理新格局。以招标代理领域为例,结合400万元以下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构建预警监督模型29个,动态监测工程串标围标、拆分包等问题,筑牢“监督网”。

萧山区义桥镇昇光村工作人员在村史馆讲解“智慧印章”的故事 (曾庆华 摄)

“太方便了,窗口跑一次,才9分钟就办好了家装电表业务,简直神速!”近日,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村民李超提及新办妥的充电桩业务,对“智慧印章”的联审联办功能称赞不已,在此之前,同样的业务办结期限起码15天。

“企业群众可以少跑腿,全流程留痕管理也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的短板,让公权力监督更加精准有效。”萧山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也大大减少了窗口服务人员的作风问题。

以办事企业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萧山区纪委监委还推动职能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聚焦执业行为、从业人员资质、收费行为、服务质量和违法线索等五方面开展“亮剑督查”,并以“助企陪跑”“亲清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企业意见,严格督促责任部门监管到位、服务机构规范运行。同时深化尽职免责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政策创新等领域的运用,完善清单细则,让干部开展工作无“后顾之忧”,放开手脚真抓实干。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一个地方有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折射出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干事氛围、发展态势。下一步,我们将以政商交往工作清单为重点,优化监督模式和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萧山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萧山区纪委监委实现了监督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分析、智能预警等手段,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数字化监督也为政企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供了便利。

亲清服务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眼下,萧山区纪委监委为规范和服务企业,公开全区入企执法和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等全面实施服务标准后将进一步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萧山区纪委监委联合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制定了清廉民企建设的标准范式,明确了企业在廉洁经营、诚信守法等方面的行为准则。这有助于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在强化监督的同时,萧山区纪委监委也注重监督的温度和人文关怀。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既体现了监督的严肃性,又展现了服务的温情和关怀。

在萧山区临浦镇的杭州杰途传动部件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当初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少波折,要不是有‘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全力协调,这个项目不可能推进得这么顺利。"言语间,流露出对政府高效服务的由衷赞许。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曾庆华 摄)

此前,该公司到杭州萧山临浦镇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一条100米的村路让企业建新厂房的计划几乎搁浅。临浦镇纪检监察干部在窗口开展监督检查得知此情况,全过程介入督办,督促职能部门直应诉求,最终通过帮村民落实公交车站改造等民生实事,让村民接受了这100米的村路的改道,企业和百姓最终实现了双赢。

这项兜底服务不仅让杰途传动这家民营企业破解了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和瓶颈,也让住在园区里的原住村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了。2025年春节前,杭州杰途传动部件有限公司得到了国外的一个大批量订单,如果不是这次顺利地扩大了厂房,企业很难下决心接这样的批量订单。如今厂房的顺利落地投产,企业更坚定了在杭州市萧山区继续深耕发展的决心。

萧山实践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需要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作为,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相结合、规范权力与保护干事相统一、严格监督与暖心服务相协同,持续释放"亲清共赢"的乘数效应。其“问题导向+数字治理+生态培育”的工作范式,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样本,为萧山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