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安“六个有力有效”助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唯实、唯快、唯效”工作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强县“首位战略”,千方百计壮大工业支撑,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建设,全力打好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攻坚战,今年1—2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3%,应税收入占比提升至86.8%;截至一季度,在全市2022年以来“点将赛”签约工业项目建设进展核查中,万安县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入规率等均在全市前列。

有力有效招引优强项目。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对优强项目实行“顶格调度”,推动项目快速签约落地。实施招大引强突破行动,紧抓“重特大招商项目十条”,围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梳理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和“项目册”,组建招商公司,整合优化4支专业招商队,聘请26名招商顾问,聚焦细分领域上下游产业,全面推行“驻点招商”。一季度,成功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5场次,累计外出招商173批次、引进客商考察40批次。

有力有效培育龙头企业。实施扶优扶强跃升行动,对园区内老企业进行全面摸排梳理,确定龙头、对接龙头、帮扶龙头、发挥龙头作用,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奖补、支持技术攻关、建设创新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技金融服务等手段给予支持,构建“潜力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行业标杆”四级培育体系。以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落户万安,不断壮大产业集群。目前,已有121家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诊断,103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

有力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政企互动“十项措施”。树牢“自己人、自家事”导向,坚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强化“自己人”的解题思维,形成情感责任闭环,组建服务专班驻企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在融资、用能、用工、用地、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树牢“谁首问、谁主办”导向,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构建“首问责任人—科室负责人单位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四级责任链条,全面杜绝“踢皮球”现象,提升行政效能。树牢“重一线、抓闭环”导向,践行“九个一线工作法”,建立“调研督导、问题梳理、清单交办、会商研判、督促落实、回头督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闭环管理机制,目前已召开恳谈会65期,收集企业诉求526件,办结521件,办结率99%;对1—61期492件进行回访,满意率94.3%。

有力有效落实工作机制。牢牢树立“大抓工业”导向,严格落实“工业经济运行八条意见”实施经济运行优化行动,坚持“月度走访、数据分析、会商研判、指导落实”四步工作法,抓实统计员的培训,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实时动态监测。推行“重点项目推进十个机制”,针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入规率,制定主要领导双月调度、指挥部一月一调度、专班常态化调度等工作机制。推行“首席服务官+园区项目服务专班”的帮扶工作机制,建立项目问题清单、督办清单、落实清单“三单”,一般诉求在一周内解决,复杂诉求两周内答复企业,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一季度,帮助企业招工3000余人,召开两次政银企对接会,解决企业政策兑现、融资等问题17个,签约金额5450万元。

有力有效改革创新工作。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工业园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抓好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政企分离、管运分开,按照“小管委会+大公司”模式,健全基金、供应链等子公司,实现供应链、招商、物业、基金等子公司实体化运行,推动新利工业集团升级为“投、融、建、管、招、营”一体化综合平台。全力推动闲置盘活,深化协商退出、司法处置、企业重组、增资扩建、异地置换、资源整合“六种模式”,累计处置低效用地22宗1237亩,盘活厂房面积17万平方米,滚存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选2024年度江西省开发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全力提升配套环境,完成新建园区污水管网12公里、新建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彻底解决园区污水处理问题;完善园区学校、医院、人才公寓、数智物流园、美食坊夜市街等配套,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有力有效建强工口队伍。坚持以打造“三懂”干部队伍为引领,深入推进提神、提能、提质、提效“四提工程”,深化“走看听学比”“提能善政大讲堂”“同台竞技话比拼”活动,由县分管领导带队前往周边兄弟县市(区)和赣州市南康区、赣县区、信丰县等地考察学习7批次,并开展“学习归来话举措”活动3场,覆盖100余人次。坚持专心专业专注,秉承“开好会、学好文、算好数、复好盘、用好心”理念,熟悉掌握会议精神,吃透文件精神,严把企业准入关,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及时总结经验,常态化组织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一线“比武竞赛”,定期邀请企业家授课、专业骨干讲课,分级分类开展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专题培训10余场,力争在“谋划”上高人一等、在“推动”上先人一步、在“争抢”上快人一拍、在“成效”上胜人一筹,全面凝聚工口干部最广泛的工作合力。(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谢贤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