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龙县北部的白石镇,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白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且大多集中在短暂的雨季,山区蓄水设施匮乏,产业发展历来受限。
白石镇白石村农户杨绍权回忆:“以前种地最愁的就是水,每天都得早早出门去驮水,来回一趟,短则一个多小时,长则两三个小时。山路难走,肩上的水桶又沉,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有时候水不够用,还得半夜起来再去驮,就怕耽误了幼苗的生长。”
依靠人背马驮取水,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被耗费在取水的路上,真正用于农作物种植管理的精力变得十分有限。作物常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充足的水分灌溉,生长受到影响,产量和质量也难以保证。
为破解农业生产用水难题,云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截至2024年,先后投入1510.92万元,建成1136个座蓄水池和水窖,铺设约198公里输水管道,水利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近年来,膜下滴灌技术的引入,成为了白石镇生产用水革命另一关键举措。如今,清澈的水通过橡胶软管直接入田,农户只需轻轻拧开水龙头,就能实现高效灌溉。白石上村农户李端阳对此赞不绝口:“以前浇一亩地,一个人得花四五十分钟,现在安装了滴灌,只需要15分钟就搞定了,真正实现减工降本增效”。
2025年,为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云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计划在白石镇铺设2.1万亩滴灌管道,帮助农民节水、节肥、节省人力,实现农田增产、增收,达成 “三节两增”的效果。
水利革命重塑传统农业的肌理,现代科技与生态理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24年,白石镇双龙村大力推广“传统经作+红薯”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白石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树立典范。
如今,云龙县白石镇已实现从“靠天取水”到“智慧润田”的华丽蝶变。水利工程与智慧农业协同发展,带来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从生态角度看,合理的灌溉方式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与过度开采,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经济方面,作物种植结构更加多元,传统作物从一季变为两季,亩产值大幅提升。以红薯为例,平均亩产值达到5213元。机械化耕作和智慧农业管理的普及,使生产效率翻倍,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高标准农田水利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升级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体系逐渐成型。从肩挑背驮到智能管网的跨越,不仅解放了生产力,更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这场滇西山区的“用水革命”,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范例。它凭借科技创新攻克了千年来的生态难题,依靠基础设施重塑了城乡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云龙经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智慧水利正浇灌着产业繁荣之花、生态宜居之果,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篇章。(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