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共育添动能 东西协作结硕果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山海同心,携手同行;春秋八载,弹指一挥。8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以人才资源为支撑,推动东西部医疗、教育协作资源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赋能”全面升级,为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卫生健康事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4月初的一天,走进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骨伤科手术室,来自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潘律正在现场指导一台骨伤手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这台手术更专业,医护人员的技术也更精湛了。

骨伤科护士长马丽霞说:“潘大夫总能对一些疑难病例给与一些更好的治疗方案,他的医疗技术得到了患者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2024年7月,潘律从千里之外的无锡市惠山区来到平安区中医院开展帮扶工作。

“作为一名援青医师,我深感荣幸与自豪,我将继续保持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在支医工作中以自己所能,为偏远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尽绵薄之力。”刚下手术台的潘律显得有点疲惫。近一年来,他的身影留在了教学、查房、手术台……结合无锡当地医疗经验,为提高平安区中医医院对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他孜孜不倦,开展实操和临床指导。截至目前,潘律个人已完成各类骨科手术110多台,开展新业务两项。

“东医西用”,在无锡市惠山区医疗帮扶工作组的努力下,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为平安区中医院培养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自从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每年我院医务人员外培参加惠山区培训一到两批次,对我们重点专科建设、科室能力提升等起到了很大帮助和促进。”平安区中医院院长李兴堂说。

在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也有很多来自无锡市的医疗帮扶队员,他们分布在急诊、儿科、外科等重要科室,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竭尽所能、倾囊相授,打出了一套育才、引才、强才的“组合拳”,为患者提供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为院医护人员传授更多的医疗经验,实现了多项医疗技术“零”突破,市域医院“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借助东西协作,无锡市惠山区以团队式帮扶为抓手,还帮助平安区中医院引进“龙砂医学流派”,并挂牌成立了“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海东市推广工作站”“龙砂医学流派特色门诊”,全面开展了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培养和传承推广工作,举办了海东市推广培训班,近200名卫生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

教育是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的又一重点工作。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建功西部是每一位援青教师的心愿。

2024年,无锡市洛社中心的小学教师顾君来到平安小学任教。在具体教学中他将东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授课方法带到了这里,引入“三生课堂”理念,大力推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着重强调学科知识与当地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学生置身其中自主观察、思考与探索。

顾君说:“我们来平安小学支教的四个老师还与当地教师结成‘成长共同体’,定期开展联合教研、示范教学、送教下乡活动,分享东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邀请惠山名师开展线上指导,助力平安区的老师业务提升,以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依托东部的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育理念和多元化教学方法,平安区开设的“惠山班”,创造了惠山区整建制帮扶平安区教育新模式。如今,校园课堂书声琅琅,教研会议接连不断……因为东西部协作,教育事业发展一路生花,蓬勃发展。

平安小学副校长张生爱介绍说:“平安小学无锡(惠山)班已经开设3年了,今年,学校来的4名援教老师,业务能力高、责任心强,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引导下,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每年惠山区选派的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到平安区各中小学支教,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方法等带到了平安地区。至今共开展了9个学科9场次的专题讲座,平安区中小学教师300多人参加讲座,强健了平安区教育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教研水平、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内功”。

“十四五”以来,无锡市惠山区选派教育、医疗、农业等支医、支教、支农人才78人,开展帮扶工作。平安区选派医疗、教育、农业从业人员80人,到惠山区进行挂职交流学习。并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24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13期,培训人员1694人。

从湟水河畔到太湖之滨,东西部协作奏响同声共鸣曲——我们坚信,惠山和平安将在新征程中携手并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申维祖 通讯员 祝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