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主任护师覃慧敏在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忙碌地进行业务查房、教学培训、疑难病例会诊等。作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第十二批对口支援专家团队的队长,覃慧敏已在英山驻点10个月。
10个月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第十二批专家团队在英山县人民医院开展学术讲座70期,培训学员超1400人次,内容涵盖骨科、眼科、血液肿瘤、康复、护理等多个领域。联合英山县人民医院开展6场义诊活动,覆盖陶家河、金家铺等多个乡镇,服务群众近500人次。这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英山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长跑的生动缩影。
2013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英山县人民医院签署对口支援协议,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派驻12批64名专家,推动英山县人民医院从二级医院向三级综合医院跃升,力争县域内就诊率突破90%。
技术赋能:从“专家驻点”到“专科强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英山县人民医院构建“常态化派驻+专科联盟”双轨机制,精准破解基层医疗瓶颈。骨科副主任医师肖浩指导开展复杂关节置换手术,眼科副主任医师王顺成功实施全县首例玻璃体切割术,血液肿瘤科张岘引入靶向治疗技术,康复科博士孙雪娇结合政策导向与患者需求,协助县医院开展运动康复特色项目,包括青少年脊柱侧弯干预、运动损伤阶梯康复等,填补基层技术空白,副主任护师覃慧敏引入PICC置管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护理质量,相关技术已由当地护士熟练掌握并应用于临床……十余年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团队在英山县人民医院累计接诊患者超5万人次,开展新技术130余项,填补县域20余项技术空白。通过建立妇科肿瘤、肝胆胰外科等8个专科联盟,实现每周有专家坐诊、每月有学术交流、每年有技术突破,助推县人民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45%。
学科筑基:从“跟跑”到“领跑”的质变
在“传帮带”模式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以学科共建为抓手,帮助英山县人民医院新建中医针灸、皮肤科等20余个特色科室,其中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在赵秋教授团队指导下实现消化道早癌精准筛查突破。医学影像专科联盟通过5G远程诊断系统,让基层患者2小时内即可获取三甲医院诊断报告。同步开展“千县工程”创建,累计培训医务人员2800余人次,培育本土医疗骨干56名,助力英山县人民医院向三级综合医院目标迈进。2022年1月,英山县人民医院被湖北省卫健委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标志着这场跨越十余年的医疗帮扶结出硕果。
惠民暖心:从“看病难”到“家门口就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将优质资源延伸到田间地头,联合英山县人民医院开展“健康直通车”义诊百余场,足迹遍布陶家河、金家铺等偏远乡镇,惠及群众超2万人次。针对山区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健康需求,创新推出“云上健康管家”服务,通过远程会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让1.3万名慢性病患者实现居家管理。县域就诊率从帮扶前的68%提升至92%,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创新致远:从“帮扶”到“共赢”的新篇
站在对口支援新起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英山县人民医院双方已启动高龄骨折治疗、山区眼病防治等5项联合科研项目,并逐步在英山县人民医院建成覆盖心脑血管、肿瘤等领域的区域诊疗中心。
十余载帮扶路,浓浓医患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用仁心仁术在大别山区筑起健康长城,以“带不走的医疗队”托起近40万英山人民的健康梦。(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刘钊海 程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