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百中:扎根田间 带领乡亲奔富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清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湖珠村的山间还笼罩着薄雾,返乡创业的洪百中已踩着露水走进金线莲种植基地。不远处,几名农户正围着一排立体种植架讨论,见他走近,纷纷举起手中的幼苗:“洪老师,这茬苗的湿度控制您再给看看?”在乡村振兴的宏图里,洪百中既是躬身劳作的“新农人”,更是点燃星火的“领航者”。

洪百中种植具有高附加值的中药材(王文强 摄)

今年是洪百中返乡创业的第17个年头。曾经握惯了鼠标的双手,如今布满老茧却能精准调配营养液浓度;昔日撰写商业策划案的白领,现在成了乡亲们随叫随到的“田博士”。从开辟生态养兔场到打造“四位一体”立体农业,从单打独斗到带动百余户农民增收,洪百中用“科技之犁”深耕绿水青山,将论文写在田野之间。

2008年年底,当洪百中辞去城市稳定的商业策划工作,选择回到湖珠村务农时,家人和乡亲们满是不解。彼时的他,已在外打拼近十年,辗转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然而,城市的喧嚣与家乡的绿水青山在他心中形成强烈对比,他最终决定扎根乡土,用科技与创新重塑传统农业。

返乡之初,洪百中发现村里普遍存在生猪养殖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经过调研,他选择了一条生态养殖之路——种草养兔,形成“以草养兔、以兔粪肥草”的循环模式。为扩大规模,他免费向周边村民发放种兔,并提供技术指导,逐渐成为村民口中的“兔八哥”。2011年,他成立长泰县洪家养兔技术有限公司,带动30多户农户参与生态养兔,年供应肉兔上万只,农户年增收超3000元。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只有带动更多人,农业才有未来。”洪百中说,他的创业初心不仅是个人致富,更是希望通过绿色模式改善乡村生态,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生态养兔虽初获成功,但洪百中并未止步。2013年,他敏锐捕捉到循环农业的更大潜力,与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合作,推出“鱼菜共生”项目。在这一模式下,鱼塘废水经微生物分解为植物养分,蔬菜吸收净化后,清水回流鱼塘,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这一技术不仅减少90%的农业用水,还显著降低污染,成为环保与效益双赢的典范。

随后,洪百中将目光投向高附加值的中药材种植。他尝试在荔枝树上仿生态种植铁皮石斛,树下培育金线莲,形成果树上种铁皮石斛、果林下种植长泰地标产品——长泰砂仁、砂仁下种植金线莲等中草药,构建“树上有果、林下有药、土里有金”的“四位一体”林下种植模式,即荔枝树为石斛提供攀附空间,金线莲在林下阴湿环境中生长,砂仁覆盖地表抑制杂草,乌骨鸡散养其间啄食害虫。这种立体化布局既减少农药使用,又提升作物品质,也成功带领和指导周边乡镇发展林下经济,开拓了2000多亩桉树林、果树林下种中草药,带动年增产1000多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洪百中始终将这句话作为创业信条。他创办“田间学校”和田园科普平台,邀请农业专家免费培训农户,并建立农产品加工厂,推动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十年来,他的农场累计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参与林下种植与养殖,户均年净增收超3000元,部分农户年收入增长达5000元以上。

如今,洪百中正谋划生产越来越多的药食同源衍生新品推向市场,并筹划将农场升级为返乡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新时代的农民不应是面朝黄土的‘苦力’,而应是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乡村振兴‘主力军。”(记者 黄长秋 通讯员 王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