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金字招牌建设生态福地大美小城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4月22日10:00,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成都市蒲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钢分享了蒲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戚原 摄)

千年古县的蒲江,地处成都平原西南,是成都、雅安、眉山三市交汇的枢纽之地,是自古以来入滇进藏的咽喉要道。近年来,蒲江紧扣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差异化、特色化、追赶跨越发展,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特质持续彰显。

赵钢介绍,蒲江县域经济有三张“金字招牌”。

第一张是现代农业。蒲江2019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三大“宝贝”——茶叶、柑橘、猕猴桃连片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了让土地更健康、产品更绿色,蒲江在全省率先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两个替代”工程,是全国惟一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均进入前40强的县。“蒲江猕猴桃”是全国首个带“碳标签”的猕猴桃,“蒲江耙耙柑”拿到了国际“绿色通行证”,这些“蒲字号”农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非洲,年农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冷链年周转量达100万吨,入选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县。

第二张是工业。蒲江县是工信部批复设立的中国西部惟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始终坚持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道路,德国博世、美国丝涟、日本东洋炭素、百岁山、牛栏山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比全省高7个百分点,真正挑起了大梁。尤其是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芸苔素、橙皮甙、茶多酚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

第三张是生态。蒲江是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蒲江县着力用好生态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田园生态商务区理念,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新经济和总部企业“乡野办公空间”,生态价值转化的“蒲江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蒲江坚持做到“三两”。

乡村环境“颜值”“气质”两提升。蒲江在成都市率先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分别达100%、95%,水电路气网样样通。甘溪镇明月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藕塘村获评四川省水美新村建设典型村,西来镇铁牛村荣获全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坚持实施“气净水清”工程,空气质量常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河流水质全是Ⅲ类以上,是成都惟一同时拿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县,“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在蒲江“看雪山、观云瀑”已成为一种时尚生活。

乡村发展“活力”“管理”两兼顾。蒲江实施一村一警、一教、一医、一邮、一企“五个一工程”,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排前列,“一村一警”工作经验全国推广。纵深推进数字乡村强农富农惠农,获评四川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优秀地区。乡村文旅多点开花,明月村、铁牛村等美丽乡村成为旅游新热点。

乡村人才“引育”“留用”两促进。出台“蒲江十条”、高铁“人才10元通”等政策,引育了100多位高层次人才,创新设立乡村振兴首席顾问,让高端人才扎根乡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等3万余人,现在乡村里既有“土专家”,也有“洋博士”,共建共享、共谋发展,获批全省首批人才入乡“新农人”试点县。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蒲江有“三前”。坚持功能配套做在前。建成投用300亩零碳森林体育公园梁江体育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全省平均高15%。出门就是公园,生活很惬意。交通更是方便,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城乡公交一体化,群众出行不愁,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坚持民生福祉走在前。就医方面,和省医院合作,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医院外转人数下降了28%,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就学方面,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嘉祥外国语学校、盐道街小学、金苹果幼儿园等名校落地蒲江,从幼儿园到高中,优质教育全覆盖,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坚持社会治理抓在前。平安蒲江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6年全省第一,这背后是“智慧蓉城”和“微网实格”的融合,社区治理经验入选全国十大案例,消防安全末端治理经验全省推广,住在蒲江,安心又舒心。

“下一步,蒲江将紧扣‘成都向南向西门户城市、成都和美乡村典范’定位,力争在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赵钢表示。(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