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昭化区抢抓农时开展春耕春种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春光不负、农事不误。当前,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各地抢抓农时进行春耕春种。在位于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的王家贡米研究所,科研人员启动了新一年航天水稻育种工作,这一科研项目也有望在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4月17日,在位于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的王家贡米研究所,科研人员正采用盆栽直播技术,对经历太空遨游的第六代水稻种子展开培育。

抢抓农时进行春耕(邹星雨 摄)

记者走进王家贡米研究所盆栽观察试验田,只见1500余个育种盆整齐排列。科研人员正仔细播种这些曾搭乘卫星的稻种,并覆上调配的营养土。这种"微型试验田"可精准调控水肥配比,也更加便于单株性状观测和数据溯源。

“我们航天育种今年播种有近2000个株系材料,今年是第六年进行航天育种。”昭化区王家贡米研究所农艺师张玉强介绍,“相比往年,我们今年更加注重航天育种生长周期中的产抗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本次航天育种计划在10天左右全面完成。”

近年来,昭化区通过科技赋能,采用航天育种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培育更优质的王家贡米水稻品种。后期,随着育种材料播种完成,科研团队还将展开为期140天的全程观测。而这项工作如今已持续到第六个年头。

“通过前五年的观察,我们的航天水稻已经在株叶形、粒形、抗性等方面趋于稳定。今年水稻收割后,我们也会进行产量测定、品质鉴定等,并力争在明年进行示范种植。”昭化区王家贡米水稻研究所首席专家陈定全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仅是水稻育秧,在昭化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也正如火如荼进行。走进昭化区射箭镇前锋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片,只见银色地膜如长龙般在土地上铺展,农户们忙着压实膜边、播种、浇水……田头地头一派火热。

“今年,我们推广‘2+3’种植模式,即在两行玉米间种三行大豆。因为玉米株高喜光,大豆耐阴,两者搭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减少病虫害。”昭化区射箭镇前锋村副主任李成杰介绍。

今年,昭化区将在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农户的同时,还将通过邀请农技专员以蹲点包片的方式,从种到收全程跟踪指导,为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现阶段进行的是玉米播种,全村共发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600多亩,玉米种植预计在月底前全部完成,大豆预计在5月底进行播种。通过这种复合种植的模式可以实现一季双收,亩均增收超200元。”李成杰表示。(记者 戚原 通讯员 朱映江 邹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