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乙圩乡果好村塘达屯传来喜讯:经过198米深井钻探,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彻底解决了塘达屯36户、177名群众的饮水难题。这口每小时出水3立方米的水井,不仅流淌着甘泉,更凝结着党和政府心系库区群众、聚力攻坚办实事的为民情怀。
乙圩乡果好村塘达屯位于岩滩库区盘阳河之上的山上片最高点,海拔43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今年3月4日,队长黄仲勤紧急报告包果好村工作队:支撑全屯生产生活的两个水源点即将干涸。春耕在即,人畜饮水告急。接到报告后,包村工作队火速组织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召开研判会。
3月6日,邀请来宾市水文地质专家翻山越岭实地勘察;一周内形成钻井取水方案,驻村工作队向后盾帮扶单位自治区海洋局请示,特批4.6万元帮扶资金;村民自发筹集3万元,村两委干部协调钻探设备提前进场。在抗旱攻坚的40多个日夜,乙圩乡党委、乡政府启动应急供水机制,每周定时送水注入村民家庭水柜,确保过渡期“不断饮水”。
钻井机于4月20日开始打井,经过3天的持续奋战,钻井深度突破198米时,清泉喷涌而出。“每小时稳定出水3立方米,每天出水量70吨以上,完全满足全屯需求!”技术员的宣告引发塘达群众阵阵欢呼。在安装完水泵,连接水管通水的那一刻,村民们紧握着水管像得了宝,村民黄兆康感慨道:“看到这贵如油的清泉水,深深感谢乡党委、乡政府及后盾帮扶单位广西海洋局、包村工作队、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塘达群众的共同努力与恩情,把井打到我们群众心坎上了!”
乙圩乡党委书记蓝海腾表示,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这是新时代党群连心工程的生动实践。
如今,汩汩清流正通过管网流入每家每户,更流淌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塘达屯的故事,成为桂西北石漠化山区“守住饮水安全底线”的鲜活注脚,见证着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的深情厚谊。(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黄佩珍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