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秧门”让古老稻作文化焕发新活力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4月23日,在江西省万年县,一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年稻作习俗发布暨“开秧门”农耕文化活动在万年县举行,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文化色彩。

活动现场(丁紫薇 摄)

活动当天,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分会场的“开秧门”农耕文化活动热闹上演。稻田里,村民们熟练地打格子车,为插秧做准备。随着一位老者洪亮的“开秧门啰!”吆喝声响起,鞭炮齐鸣,人们举着“风调雨顺”的条幅,敲锣打鼓绕田巡游。这一仪式,不仅开启了新一年的耕种,更传承着万年作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古老习俗,承载着先辈对土地的敬畏和丰收的祈愿。

现场,村民、游客和学生纷纷下田,体验拔秧、插秧的乐趣。稻田里满是忙碌身影,大家虽沾满泥土,却笑容满面。小朋友一句“插秧真有意思”,更是引得众人欢笑不断。趣味活动区里,趣味拔河比赛中大家齐心协力,口号声整齐响亮;浑水摸鱼、稻田抓鸭活动充满欢乐,人们在稻田里嬉笑追逐,溅起水花,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万年县滨江公园主会场也热闹非凡。开场的《鼓动万年》和矮脚龙灯表演活力满满,点燃现场气氛。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唐志强发布万年稻作习俗,让大家深入了解这一文化遗产;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闵庆文宣读倡议书,呼吁守护传承稻作文化。非遗节目展演中,《耘禾歌》等节目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现场的非遗展示区、商贸展销区和互动体验区,吸引众多人参与,大家沉浸在稻作文化的浓厚氛围中。

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作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万年县,正以“开秧门”等传统习俗为纽带,让古老的稻作文化穿越岁月长河,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如今,万年县仍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勤劳与智慧续写着稻作文化的传奇篇章,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闪耀出更加绚烂的光芒。(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刘存文 黄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