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难题破困局 人居环境增“气质”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4月份以来,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百日攻坚”行动。角美镇党员干部、群众实干担当,积极探索实践,在破解环境治理难题中各展所长,直面现存困境。

锦宅村口袋菜地(陈燕贤 摄)

在角美镇锦宅村,新整理的口袋菜地焕发着勃勃生机。借助此次“百日攻坚”行动,锦宅村聚焦“一次整治到位”目标,创新资源转化路径,在巩固主干道白改黑成果基础上,将整治范围延伸至支路、水沟及房前屋后;对村里的闲置公共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在合理规划下,用于设置停车位。同时,该村还对抛荒绿化带和杂草丛生地带进行清理,引导村民种植瓜果蔬菜,实现无偿种植果蔬代替有偿整治与维护,打造出如今这充满活力的“口袋菜地”,既美化环境又降低维护成本,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需求双赢。

这一场景成为角美镇持续推进“百日攻坚”人居环境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而“口袋菜地”也是锦宅村在4月21日举行的角美镇生态环境保护“百日攻坚”行动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观摩会上,提交的一份“成绩单”。

据悉,角美镇探索实践亮点频出,通过观摩会,各村也纷纷晒出自己的“成绩单”与自身的先进整治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查找自身短板弱项,优化人居环境攻坚方法,勾勒生态治理新路径。

角美镇杨厝村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平台的智能化管理优势,以及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性推出积分激励机制。村民们通过参与环境整治、美化庭院等行动,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又可兑换实用的生活用品。这种全民共建共享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了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得到了村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此外,西边村还创新采用了“一对一”指导的方式,打出“组织+宣传+党群”组合拳,推行“书记抓总、两委分区”责任制。宣传层面采用“线上+线下”立体模式,线下志愿者入户宣讲,线上通过社交平台推送倡议,并搭建商铺微信群促进经验共享。在整治过程中,以“党支部+党员+群众”模式推动,党员带头落实“门前三包”,带动村民主动参与。

在这次攻坚行动,角美镇以文明实践、爱卫行动、村民自治共享超市为抓手,围绕提升水质、气质、人居环境质量等重点领域细化分解任务,各村(居、场)压实主体责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遵循“抓两头带中间”原则,依据排查结果锁定重点整治区域。针对垃圾堆放、黑臭水体等顽疾制定“一村一策”作战图,及时破解堵点难题。同时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对成效显著的村庄予以表彰,对推进不力者通报批评,以严格督导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攻坚行动靶向发力、有序推进。

“百日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角美镇镇长刘科华在观摩点评会上号召各村(居、场)继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攻城拔寨”的战斗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确保实现重点村人居环境质的飞跃,为下一阶段的区级帮扶和全面巩固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黄长秋 通讯员 陈燕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