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关爱温暖“城市摆渡人”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穿梭于大街小巷,疾驰在楼宇之间,外卖骑手、快递员们的身影构成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作为城市运转的“神经末梢”,他们每日奔波,日均骑行里程超50公里,用车轮丈量着城市温度。

今年,山东省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敏锐捕捉到这群“城市摆渡人”的需求,以创新服务模式为笔,勾勒出新业态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温暖图景。

免费测血压(赵雪丽 摄)

日前,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肥城市新城街道丰园社区拉开帷幕。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肥城市场监督管理局、肥城市总工会等多家单位,举办“新新向党 益骑鲁力”关爱行动暨首批十家“骑手友好社区”揭牌仪式。这场活动不仅是关爱新就业群体的“启动键”,更标志着肥城在精准服务新业态群体、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针对外卖骑手在工作中面临的“进门难、停车难、休息难”问题,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迅速行动,整合社区网格办公室、工会驿站等资源,打造“暖新”服务阵地。如今,全市10个社区内,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充电桩一应俱全,200余个专属停车位整齐划设,智能导航标识指引着骑手们随时找到“歇脚点”。

“以前找车位得绕好几圈,现在不仅有专属车位,还能热饭充电,就像路上的‘避风港’。”骑手郭泗浩开心地说。

一杯暖心茶(赵雪丽 摄)

数字化技术为骑手工作注入“智慧动能”。依托“新新向党·骑鲁通”扫码系统,肥城实时监测全市主干道交通数据,通过AI 算法智能规划最优配送路线,使骑手配送时长平均缩短20%。同时,平台接入“红色合伙信用治理数字化平台”,骑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文明宣传等活动可累积信用积分,兑换应急药品、劳保手套等物资。目前,已有200名骑手通过积分兑换获得实用物品,真正实现“奉献有价,爱心有‘兑’”。

党建引领成为凝聚新就业群体的“红色纽带”。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出“君子蓝”党建品牌,通过每月开展党员骑手先锋岗、红色主题学习等活动,将党的关怀融入骑手日常。在党建引领下,骑手们化身“移动网格员”,累计上报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问题80余件,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身份转变。

“桃暖新”服务品牌持续升级,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周期关怀”。除现有基础服务外,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心理咨询室、图书角等精神文化空间即将开放,线上服务平台也在加紧搭建,未来骑手们动动手指就能预约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

以首批十家“骑手友好社区”为起点,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动多方力量,扩大“暖新驿站”覆盖范围,推出“信用+骑手关爱”特色场景融入社区治理,让积极参与治理的骑手享受购物折扣、免费体检等“信用红利”。

针对骑手工作强度大、职业病多发且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肥城创新推出“骑手医院”,以“政企医协同、全链条服务”为核心,打造新就业群体健康管理的“肥城样板”。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肥城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约配送行业党委联合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肥城分院),成立专项工作组,整合政策、资金与医疗资源,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医疗机构支撑的协同治理网络,为骑手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从“暖新驿站”的一杯热水,到积分兑换的一份关怀,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用“绣花功夫”织就服务网络。“我们将持续完善服务体系,让骑手群体在肥城感受到‘家’的温暖,激发他们参与城市建设的内生动力。”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肥城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赵金生表示。

当骑手们的车轮继续穿梭在肥城大街小巷,这座城市正以更温暖的姿态,与他们共同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记者 陈曦 通讯员 肖明媛 赵雪丽)